心理问题发展程度
(2020-02-13 10:18:08)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一、心理问题发展程度心理问题按其发展的严重性有不同程度:心理不适—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理不适:由近期不良刺激引发的心理问题,不良心境针对性明确,自我感觉心里不舒服,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有消除不适的愿望,没有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教育或心理辅导帮助消除。
心理困惑:引起心理不适的刺激持续出现,认识上想不通,不良心境没有排除,自我感觉心里难受,希望排除,但没有严重影响思维的逻辑性。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转介给心理辅导员帮助排除。心理障碍:心理困惑没有排除,不管客观上是否还存在不良刺激,主观上经常感受到这种刺激的广泛存在,精神负担重,自我感觉受到精神折磨,影响正常生活,希望排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排除,或转介给心理咨询师。
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长期没有排除,可能已引起脑功能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改变,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方式与常人有相当的差异,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社会工作者必须将这样的患者转介给专门机构,请有执照的心理医生治疗。精神疾病:由于突然强烈刺激或心理疾病未能有效控制,导致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的广泛混乱,可能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严重损坏物品的危险行为,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自知力。社会工作者应与家人配合及时送往精神病医院,由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
多数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处于心理不适、心理困惑的水平,个别求助者可能有心理障碍。患有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者更是极为个别。事实上,心理问题层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除了由突发事件引起,一般心理问题有一个渐进过程。心理问题出现的初期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有可能使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发展。对于心理问题程度,可以由心理问题延续时间的长短、自身体验与反应的强弱、引发心理问题的刺激范围泛化性以及与常人反应差异大小加以区别。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除了面向全体,促进全体成员心理潜能的发展,保障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外,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有心理不适、心理困惑的成员恢复心理平衡,帮助个别有心理障碍者排除障碍,减轻或消除痛苦。在辅导工作难以见效或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者,必须及时转介到专门的治疗机构,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当然,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成年人相比,在性质上、在引发的因素上、心理成熟度均不相同。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办法应具有年龄特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