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527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心理知识缺乏症

(2020-02-13 10:08:45)

      对于正统的心理咨询来说,一个咨客要接受很长的心理咨询才能有效。在国外的一份统计中,进行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平均是每周3.5次治疗,治疗总时间逾54个月;进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来访者平均是每周1.5次治疗,治疗总时间逾46个月。(参考文献5,第95页)前者几乎等于上了一次完整的四年制大学,后者也算是读过四年夜校。然而在这种心理咨询中,咨客最好情况下也只不过“治了病”。其实,用短得多的时间,给他们介绍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难道不是更有效率、更有意义吗?让我们套用医学心理咨询惯用的模式,借病理学术语来概括心理问题吧。其实,绝大部分人患的只不过是“心理知识缺乏症”。药方就是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知识,可以叫做“教育疗法”。  其实,绝大部分人患的只不过是“心理知识缺乏症”。药方就是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知识。

        这个“药方”的有效,最典型的例子不在别处,就是全国各地心理咨询班培训出来的学员。选择就读这类培训班的学员,多数都是出于职业选择的需要。但以笔者了解,绝大部分学员读完以后并没有机会从事心理咨询。不过也并非毫无收获。他们都觉得,学了心理学知识后,对于调节心理活动,处理人际关系,改善家庭气氛,从事本职工作都有帮助。每每结业后的学员们聚在一起,都有此同感。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因为自己遇到心理问题而去书店翻找心理学图书,或者在网上寻找心理学资料的朋友,社会上何止成千上万。换一个视角可能并不困难,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于缺乏相应知识,或许也没有多少人反对。但为什么系统的心理教育却始终没有起步呢?

       这要由今天的学院派心理学工作者来负责。学院派心理学不仅过于学术化,远离实际,而且放弃了医院派的许多研究领域。比如在思维领域,“我向思维”是解读许多心理问题的钥匙,然而学院派关注的只是 “指向性思维”。在情绪情感领域,学院派心理学本来更有发言权,但他们疏于研究那些不愉快的情感,把这个领域的解释权拱手让给了医院派。所以,即使我们阅读一本学院派心理学家编写的心理咨询教材,我们也只能从弗洛伊德读到罗杰斯,而看不到学院派自己的研究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