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烈·莫洛亚
德烈·莫洛亚(1885-1967)。出身于工人家庭,早年参加世界大战,奉派到苏格兰担任英军翻译官。后来,他根据军旅生活写成《布朗勃尔上校的沉默》一书,一举成名。战后潜心文学创作。他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传记创作方面。所写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由于多方面的成就和文化界的影响,他于1939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阅读提示:
每个人身上都有美的原形,并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寻找着各自的偶像。只要真正发现了他青春初期理想中的美丽女人,便会陶醉其中,有人以其美貌出众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取悦于人,这就是所谓爱情中的技巧及艺术问题。
记得培根说过:"艺术,就是人类融入大自然。"
究竟如何看待爱情的艺术问题呢?艺术是精神享受,爱也同样是精神享受。人们都向往爱情,都在用各手段赢得爱情,这就说明爱情也是一门艺术。自然界在爱情方面,与对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给我们注入了许多原始的精神。
比如说,两性的差异性,人类传宗接代的需要及满足这一需要的人的本能。
在历史演变中,人类如果没有去主动地改善和调节爱情要素,那么人类的情爱就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爱情的特性就在于人能在单纯的本能和欲念的基础上,将人的感情升华。它的作用能使两个像我们一样脆弱,像所有生灵一样自私,一样怯懦,一样喜新厌旧,一样不幸的人共处于一个最亲密、最美妙的情感气氛之中。虽说阶级或民族之间会有仇视,所有这些,在情人眼中,却像梦幻一样烟消云散。强烈的情感欲念使他们排除了一切杂念,他们相互忍让,相互信任。
当然,爱的欲念有时是短暂的,那么人是如何从反复无常的本性中,升华出相对稳定的纯真的情感呢?这就涉及到爱的艺术问题。
应该承认,人类对象的选择是有一定标准的。 大千世界,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呢?这有两点可以说明。
其一、每个人的一生中只有某个时期,特别是青年时期或是壮年时期,都会身不由己地热衷于爱恋。这时,就有许多潜在的、原始的欲念在心中燃烧,就会激起情感的波涛。在这个时期,孤身男人依恋着心中的女人,妙龄女人爱慕着心中的男人。
青春期就是最最强烈的爱情济。歌德曾说:"喝了这种汤剂,你会看到一个女人都是海伦。"当肉体焦急地期待着情人时,第一个来到的人便有幸唤醒这种青春期。有时候,只是一次邂逅相遇也会促成美好婚姻。因一时冲动结合在一起的情人,过后也会发现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存在许多隔阂,于是,爱情会成为仇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邂逅相遇时对对象的选择是什么心情呢?有些人很内向,在生活中一般不敢正视自己的欲念,把对情人的爱恋深深地埋在心里。男人的名声在女人的眼中,如同一朵光彩迷人的霞光,成功人士的瞬间也正萌发着爱情。
可以说,在某些时候,一个偶然的机遇,也会使人产生一种借觉,从而引发激情和心灵的期待。有时,突然听到一句好听的话,也能打动人心,眉目传情,两心相许。有时,汽车的颠簸,两只手无意中触在一起,这种瞬间接触,也会产生爱情。
其二、就是一见钟情之说。在希腊神话中说,早先的人男女同体,这是创世主把人类分成男女两性。
此后,人被分开的每一半,都在试图与另外一半汇合。由于两部分命里注定要结合到一起,他们的结合就是由心灵的撞击来完成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的原形,并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寻找着各自的偶像。只要真正发现了他理想中的女人,便会陶醉其中,有人以其美貌出众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取悦于人。与这种有品德的人相爱,我们会感到快乐无比。
有些人,他们既没有邂逅相遇的机会,也不能通过情感的撞击找到心中伴侣,就得去冷静地选择。这种人,不论是男是女,都是很多的。对于他们来说,能讲一点爱的艺术与技巧用以指导他们进行选择吗?当然可以,脾气好、有耐心,尤其是幽默感这些美德都有助于你找到心中的情人。这些并不完全取决于身体状况的好坏。对对方家庭的了解,应该多一点,深人一点,因为有幸福的条件才会带来幸福。如果遇到悲惨环境,爱情之花很快就会凋谢。
一般来说,女人好像更中意于性格刚毅的男人,而男人常常喜欢温柔、顺从的女人。有些妙龄少女,声称要找一个听话的丈夫。但我从没有见过哪一个女子跟一个怯懦的男人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可以说男人也不会满足找一个女骑士式的人。研究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在最温顺的女人身上,也存在着保护的本能,这种本能喜欢把她的对象当成孩子。其实,邂逅相遇的对象,无论男女,都很少有人真正地选择自己的情侣。
所以,依靠本能虽说也有差错,但总比依靠智力要好。
我们应该明白,爱情的萌发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是自然的结晶,只是后来才产生了爱的艺术,现在应该说明,在生活中,艺术家已经开始调整人类原始感情。
司汤达在《论爱情》一书中描述了情感的萌发,这是值得思考的。
女人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回避。因为,随即朝夕相处,会马上暴露各自的弱点,招来致命的打击。双方暂时的分离,反能让对方用理想化的形象尽情地描绘他(她)。
司汤达认为这种作用是爱的结晶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所爱的对象已经不同于本人,反而会被进一步美化。所以,普鲁斯特说:“爱情是主观的。我们所爱的已经不是现实的而是我们意念中的人。”
如果说一旦完成了爱情结晶,第二次的相逢就会萌发爱情。因为,这时由于感情冲动,我们再也无法认清真人,尽管他就站在面前,却已被心中的结晶体所取代。我们听不见他平庸的言谈,也注意不到他内心理智的缺乏。
当然,爱情发展到这个阶段,给人的只有幸福。但没有燃料,炉火是烧不起来的。这刚刚点燃的火苗,如果没有希望的灵感,就会马上熄灭。如果给予一些鼓励,爱情就不难继续往下发展。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手的接触,每一回急促的话语都会激发爱情。
当这些迹象出现之后,爱情就会产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刻。当然,有时这一感情出现之后,也会遭到扼杀。许多男女初恋时,都疑心太重,都有一种热烈与冷淡的过程交替。通常说来,这种交替并不是感情上的变化。往往一些被认为是蔑视的举动其实不过是掩饰自己羞怯的一种表现而已。
情人之间,都以警察的眼光审视对方的表现,甚至连头痛和腰带鞋袜的穿着不合适都能观察到,任何一点举动,都会引起情人不安。他审视着对方的目光、言谈、举止,寻觅其中含义,然后在揣度自己的过失,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冷遇。他越想不明白,就越是想念心上的人,这时爱情的种子在他心中也就埋得越来越深。
一切风情也就由此产生了,有意识地反反复复,忽冷忽热,为挑起或得到爱情而设计出绝妙的技巧。像是用绒球逗猫儿那样,先给后收。许多年轻人也情愿受到女人这样的戏弄。追求拒绝自己的人并拒绝追求自己的人,这种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这里也会出现危险呀!一味地卖弄风情,就只会扼杀爱情。
雷卡米埃夫人有迷人的风姿。她自信能够赢得贡斯当的爱情,真是成功了。她希望使这位成熟的男子变成一个孩子。他想:“她不爱我,可喜欢我。”当他发现自己是被愚弄时,他说:“我过去一直不了解风骚的女人,是多么可怕呀!”后为,他又说:“上帝呀,我恨她!”这样感情就有了升华:“说真话,我讨厌她。她使我这一天过得很不快乐。她轻浮,没有头脑,没有见识,没有什么爱好。”这个例子说明,风骚的女子有些表现过分了。如果我们能像医生那样,将毒气和氧气轮流输入病人的肺中,卖弄风情的女人在苛求中也给予一些希望的活,这残酷的戏弄也就像魅力诱惑。
应该学习这些方法吗?我认为无论男女或是出于爱恋或是出于善良,都应当放弃那种依靠卖弄风情赢得人心的人。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我知道我身不由己地爱你,但我仍然很高兴这样做。”如果对方不值得去信赖,那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这副卖弄风情的迷魂剂。
如果对方值得去爱,那么相互了解信任的美好的爱情便诞生了。在相互爱恋的初期,双方都存在着最美好的梦想。于是,情爱升华的晶体成倍扩大,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可能超过自我本身,变成对方喜爱的那个人,当这种状态出现时,爱情就有了美满的结局。
在这样的爱情基础上,双方的感情投入均等的情况也是不多见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应该去争取,不断地追求心上人,用爱的艺术让他们投入自己的怀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