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的含义
(2020-01-16 23:26:41)
(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
(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取得的成果来认识自己。(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
3.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所谓“他律性”,是指小学生在评价时,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来代替自己的评价。所谓“自律性”,是指小学生在评价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作出评价。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很差,在评价别人或评价自己时,基本上依赖教师和家长。中年级学生开始对一些简单行为作出自己的评价,而对一些复杂行为还需要借助于教师和家长。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律性”明显发展,评价时的独立性明显提高。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常常只看一点,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很难做到比较深刻、全面。他们不善于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由于小学生此时评价的原则还没有形成,所以评价很容易改变。从中年级开始,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别人,评价的结果也不易变化。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将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在评价道德行为时,主要根据行为的结果。到高年级后,在进行道德评价时,逐步注意将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小学生常能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在教师的正确教育指导下,到中、高年级,才能逐渐做到全面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