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性格的优化

(2019-12-31 22:42:14)

       人的健康长寿与心理类型、性格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大凡长寿的老年人一般都有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乐趣,知足常乐的特点,“如果我有什么,那很好;如果我没什么,那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是长寿的老年人共有的心态。 而心胸狭窄的老年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难以宽容大度地接纳他人和不顺心的事,常常爱生闷气,好嫉妒,待人接物吝啬小气,常常踌躇不定,犹豫不决,患得患失。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惧怕、颓丧、贪求、怯懦……” 那些背离常态的性格特征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嫉妒、多疑、懦弱、自卑、固执、暴躁等等,会使老年人发生交际困难,丧失生活意义,严重的还会诱发各种老年性精神疾病。 因此,为了能使老年朋友更好的安享晚年,并发挥“夕阳”的余热,我们不仅要分析认识老年人的性格类型和成因,更要关注其中一些不良类型性格的矫治与优化,使老年朋友摆脱落寞与自卑,充满生活的信心。

  1.养老生活需要一个精神支点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虚无型的老年朋友,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似乎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其实内心深处藏着浓浓的空虚。 这些老年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常常感叹人生几何,没有留下什么。觉得养老生活成了单调的沙漏,细沙连绵不断地流着,仅此而已。 有人说,人生好比一个杠杆,精神是它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人就会变得强而有力起来。 具体地说,这个支点,就是信仰、追求、兴趣和爱好。当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令人向往的信仰,一个充实的追求,一个乐在其中的兴趣爱好,“虚无”自然就不会有其存在的意义。 充实的生活不必繁忙,只要我们潜心体察那不断重复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平常的养老生活一样可以是有滋有味的。 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到黄昏时总喜欢到江边小憩,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静静地欣赏夕阳的变幻,聆听波涛的节律。 他说此时此刻,一种宁静与温馨的情感浸透心头,体味到人生的无比欢悦和自得这种悠然的感受,其实每一个老年人都能拥有。

 2.告别绝望 活着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跌入河中,强烈的求生欲望会促使他拼命挣扎。正如德国谚语所言:“一息尚存,岂能轻言绝望?” 有许多老年人往往在一生中受到过很多挫折。的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谁也无法预料人的一生中将要遭受多少以及怎样的挫折。 然而,每个人对不幸和挫折的承受力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老年人善于安慰自己,短时间里就可以恢复心理平衡;有的老年人则久久不能自拔,长期处于抑郁、沮丧的心理危机中,最终导致心力交瘁,被心理重负压垮。 绝望型的老年人就是属于那种不善于调节自己、心理能力缺乏柔韧性的老人,他们长期沉浸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之中,沉浸在美好却令人心碎的回忆之中,使自己的痛苦不断加码,这严重地损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莎士比亚曾说:“不幸的人,除了希望之外,别无良药。”画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在丈夫逝世后,曾一度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健康也极度恶化,最终,她拿起笔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徐悲鸿传》的写作中,通过创作,廖静文女士摆脱了曾经紧紧缠着她的心灵阴影,逐渐地振作了起来。 由此看来,老年朋友要安抚自己那颗伤痛的心灵,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方能够寄寓思念的土壤,给自己一个希望。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希望,尽管有时很虚幻,但终能引导我们愉快地走完人生的旅程。

 3.生如春花般灿烂 有些人会轻率地问老年人:“活那么大岁数干吗?”一位作家说,老年人都希望多活一天,而把死亡看成是最大的不幸。 的确,尽管世间多磨难,尽管有人把死亡比喻为“上天堂”,但 “寿比南山”几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愿望。 正如法国作家卢梭所言,“所有的老年人都比孩子更眷恋生活,都比年轻人更舍不得摆脱,这是因为,他们的全部努力都维系着生命。” 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对于所熟悉的一切,亲人、朋友,老人们怎能不眷恋呢?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哪位老人不渴望看看这个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老年人求长寿,说明他对人生还充满希望,对这个世界还充满爱。 但是,老年朋友的求寿不应该是“好死不如赖活”或“存者且偷生”的消极生存观。那只是为了吃饭、喘气而活着,生活便拘泥于身体健康上的种种小节,如此的活法太累,太不值得。活,就要活得潇洒,活得愉快,活得有意义。 美国98岁的老人哈默说,“我从不在意我的年龄,尽管年岁已高是事实,却没有影响我继续工作。” 所以,老年朋友求长寿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意志、信心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科学地安排生活,注重养生之道,克服自己秉性中的弱点。 有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年人说过:“一个为生活所陶醉的人是不会预见死亡的,他以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去否定死亡的存在。” 这样的生活正如泰戈尔所赞美的人生:“生如春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4.忘年交——老年人的挚友 一个人偶尔心情不好,不至于影响到性格,当烦心的事或不顺心的事情解决了,心情也就变好了。 但如果老年人的性格造成较大的影响,会使人变得忧郁、暴躁、或是沮丧。 国外有关专家曾对早衰者作过调查,发现约有76%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前先出现心理衰老,如暮气感、老朽感等。 因此,老年朋友应想方设法保持心境的愉快和年轻,防止心理衰老。而忘年交正是保持年轻、防止心理衰老的有效措施之一。 忘年交,就是老年人和青年人忘记年龄、职业、性别彼此结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挚友,并保持不断往来的一种平等的社交活动。 青年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进取心强,而这些正是老年人所缺少的。 忘年交能使年轻人这些积极的特点通过心理暗示,对老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老年人产生愉快、轻松、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从而达到忘我的境地,甚至出现青春重返的感觉。

5.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老年朋友们要想优化自己的性格,还可以试试换位思考法。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件事,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在别人看来却不尽然。 因此,要想了解他人的看法、体会,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此事该如何做,能否被对方接受。 也就是通过换位思考法,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如老伴的想法,亲友的想法,以及涉事对方的想法。 多做换位思考,可使你做事日臻完美,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关心他人、认真负责的优良个性。 此外,老年朋友要克服不良的个性特征,优化性格,还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心理训练。 一是榜样激励法。以模范人物或成功老年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不断鞭策自己。 二是自我暗示法。可以时刻进行自我提醒、自我督促、自我激励。并通过积极的想象,促进情绪健康,改造不良个性。 三是习惯潜化法。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是说明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都要大。 性格修养之道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已经暴露或尚未暴露的性格弱点,应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 通过这种新习惯来改变或克服原有的性格弱点。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坚持,只要坚持,必将有助于积小成为大胜,最终达到克服不良性格的目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性格的优弱表现,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有时候,我们的缺点仿佛是我们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也可能会变成缺点。相反,性格的弱点并不是完全在不能为人所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不强词夺理,那么我们的性格弱点就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生活中总有快乐和烦恼,如果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尽情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宽容待人,豁达一点,悠然一点,久而久之,烦恼就会越来越少。 宽厚、和蔼的性格特征也就逐渐形成了。下面是一些长寿老年人的经验总结,提供给大家,也许会给老年朋友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老年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老年人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做到老而不衰,精神焕发,有为有乐,才会有良好的性格,才能活得充实愉快,才能延年益寿。 二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这是永保平和心境的要诀。不管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都要尽量保持乐观豁达,善于解脱,潇洒对待。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家人亲友交往时,更要乐得“糊涂”,不必事事较真,徒增不和或烦恼而损害健康,失去快乐。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怨恨。不要老是把“老了”“病了”记在心里,挂在嘴上,老气横秋,忧心忡忡,那样对健康很不利。“叹老老得快,疑病病自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些老人,历尽坎坷,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积怨甚深,耿耿于怀,这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个有有个老窝(房子)、有点老底(积蓄)、有个老伴、有群老友。有了这“四有”,不仅可优化老年朋友的性格,还更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房子和积蓄是安度晚年的物质条件,老伴是同甘共苦的生活伴侣。 夫妻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关心、理解和扶携,对双方健康长寿的作用,是任何别的关怀所不能替代的,一定要备加珍惜和维护。老友贵相知,常有聚,对活跃思想、愉快身心大有裨益。 五个要要笑、要动、要俏、要唠、要掉。这都是强健身心的方法。笑是笑口常开心常乐;动是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俏是美化自己和生活;唠是谈心交流不憋闷;掉是指不论从什么岗位上退下来,功名利禄皆成过去,都要自觉以普通退休老年人的正常心对待一切,既不背往日辉煌的包袱,也不因今日“门庭冷落”而寂寞,保持心理平衡,练就良好性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