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冲突双方的认知、情绪和关系都可能发生变化。美国学者潘迪(Pondy)曾经提出冲突的五阶段模式:冲突潜伏阶段、冲突知觉阶段、冲突感受阶段、冲突外显阶段和结果阶段。在冲突潜伏阶段,可能导致双方冲突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也就是说,双方相互依赖,而且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难以兼容,但是,双方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不兼容。
当双方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而且认为不能相容时,就进入了冲突知觉阶段。当双方开始分析冲突的性质,思考应对的策略,而且还出现一些情绪性的反应(如紧张不安、不舒服、愤怒等)时,就进入了冲突感受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都需要做出选择:是回避冲突,还是公开面对冲突?只要一方将冲突公开化,就会进入冲突外显的阶段,这时,双方可能发生言语上的争执,情绪上的对立,甚至行为上的对抗。
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冲突的升级,将矛盾扩大化、情绪化。冲突意味着人际平衡关系的破坏,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双方关系一般会达成一个新的平衡,这时就进入冲突的结果阶段。冲突的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也可能是一胜一负,如果处理得当,也可能双赢。当然,能否达到双赢的效果,要取决于冲突的性质与双方管理冲突的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