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爱情心理

(2019-10-12 20:36:09)
标签:

爱情

心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校园里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学生的爱情特点、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观念、恋爱的方式等都在发展和改变着。从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学生在爱情观、恋爱行为等方面大都能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大学生正处在恋爱的季节,如何对待爱情、学习与恋爱的关系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下面围绕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爱情逆境心理以及如何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等三个问题对大学生爱情心理特点进行浅析,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特点 恋爱是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于恋爱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 对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的分析主要涉及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恋爱道德四个方面。有关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表现出了恋爱动机多元化、择偶标准内在化、择偶方式自主化、恋爱道德宽容化等四个特点;同时,恋爱价值取向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1.多元化的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它由恋爱需要引起.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恋爱动机决定人们的恋爱目标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恋爱动机是恋爱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明显具有多元化特点,满足生理心理需要、打发无聊的岁月和调剂紧张的学习及选择人生伴侣等情况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恋爱的目标——“选择人生伴侣”的恋爱动机所占比例很小。这可能与大学生特有的“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相反,满足生理需要、打发无聊岁月、调剂紧张学习三者的比例却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够纯正。对男女生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选择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打发无聊的岁月、随大流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选择人生伴侣项目也高于男生同项目选择的比例。 在“恋爱不一定要结婚”.“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种大学生比较流行的观点的引导下,恋爱逐渐与婚姻相分离,只要双方觉得有恋爱的必要,哪怕是消除寂寞、缓解心理紧张都可以恋爱。由此,使大学生的恋爱不再像过去那样庄重而神圣。由于恋爱动机的多元化。导致恋爱纠纷明显增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心理教育中应该端正学生的恋爱动机.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恋爱、怎样恋爱。

 2.重内在素质轻外在条件的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时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对象条件的要求。择偶标准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成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地位和条件存在差异,不同的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婚恋择偶标准。在对大学生学历等16项择偶标准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存在以下特点:注重对方的个性心理品质。人品、能力、才华、兴趣、个性在其择偶标准中占有突出位置。而且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个性、人品中最注重的是体贴人、心胸宽广、专一、孝敬父母等个性品质。相貌、健康两项身体条件被看重。家庭地位、家庭财产、学历等条件不再为学生看为悲剧。那么,今天父母对子女恋爱的选择是否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呢?当恋爱遭到父母反对时.4%左右的大学生会屈服于父母的压力.与对方分手;

3.4%同父母抗争,甚至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4.7%瞒着父母继续与对方恋爱; 88.9%通过各种渠道做父母工作,让父母支持自己的选择。显然,屈服于父母压力的是少数,多数学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认为父母的反对会给自己的恋爱生活蒙上一层阴影,但是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就轻易放弃。他们相信通过长期做工作,会使父母改变态度。此项目调查,男女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恋爱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反对父母、老师对自己恋爱问题的干涉。在婚恋问题上尽管自主占居主导地位.但是.倾向于听取父母、朋友,甚至社会舆论的大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他们一方面想自主,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自主.因而常常希望能够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这也为大学生的恋爱教育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同学、宣传教育渠道,注意培养大学生对恋爱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恋爱自主能力,就能更好地把大学生恋爱引入健康的轨道,使大学生恋爱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4.宽容的婚恋道德价值取向 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人的爱情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大学生的恋爱生活也必须在一定的道德范围内进行。婚恋道德价值取向中比较敏感的是婚前性行为、性解放的价值取向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相当高,对于婚前性行为,认为“道德堕落”的仅占少数,而多数持“可以理解”或者“说不清楚”的态度。在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从本调查的男女生比较中发现,大学生也明显存在“双重标准”,认为婚前性行为是 “正常行为无可指责”的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认为“可以理解,t的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而认为是“道德堕落”和“说不清楚”的女生则多于男生。总体来说男生较女生更加开放,而女生则显得更加谨慎。这与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双重标准”十分吻合。婚前性容许度的增大势必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婚前性行为,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学生心理和社会及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充分注意。 大学生恋爱比例较高,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较大,因而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和可能性较过去有较大的增长。应该看到,中国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始终是趋于保守的国家。因此,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后必然会给双方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出现未婚先孕现象,不仅会给双方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会给女方身体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在恋爱中能够正确控制、把握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同时。学校也应作好防止怀孕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教给学生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对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要本着教育为主的方针,一要预防,二要疏导。对于出现婚前性行为的学生,要通过心理咨询等途径疏导其心理压力,而不应采取开除等简单了事的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