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结构理论

(2019-10-06 19:33:51)
        弗洛伊德晚年发现原先的潜意识理论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于是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这是他对潜意识学说的修正和补充,他用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所组成,是本能的中心所在,它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本我奉行快乐原则行事,要求无条件的即刻满足。比如,婴儿的人格结构就完全由本我组成的,饿了立即要吃,吃不到马上大哭大叫。本我不能与外部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自我来释放能量。自我在本我的表面,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遵循现实原则行事,力争既回避痛苦,又获得满足。超我,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一切道德和准则的代表,主要作用是按照个体所属的社会道德标准来判别是非善恶,监督自我的行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虽然彼此会有冲突,但总体上是处于均衡协调状态的。原我要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命存在的原动力,超我负责监督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致违反社会道德和良心。而自我对上要符合超我的道德要求,对下要汲取本我的能量并处理和调整本我的欲望,起着中介协调作用。当本我的冲动和欲求非常强烈,而超我又给予严厉的批判压力时,使自我难以承受,这时就会用各种不成熟的、神经症性的,甚至是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心理平衡,个体就会表现神经症或精神病性的症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