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医生:恐怖的恶性循环
(2019-10-05 21:57:23)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
(1)处境恐怖。患者感到孤立无援或羞辱,如集会恐怖、广场恐怖、幽闭恐怖、登高临渊恐怖、过桥恐怖、进校恐怖等。
(2)社交恐怖。常见的有:赤面恐怖,即在公众场合,担心自己面红而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而惊恐;注目恐怖,即怕他人注视自己或自己注视异性而产生恐怖等。
(3)物体恐怖。常见的有:动物恐怖,即恐惧蛇、猫等动物;尖锋恐怖,即恐惧尖锐物体;见血恐怖,即恐惧流血;不祥恐怖,即对棺材和坟墓等不祥物的恐惧。生理方面,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等系统有憋气、心悸、恶心、呕吐、性功能障碍、头晕、手抖、出汗、立毛等症状。恐怖严重时也会有晕厥感、失控感和濒死感。恐怖情绪也是一种痛苦的体验,那种害怕、无助的感觉会令人终生难忘。即使恐怖过后病人也常会心有余悸,患者正是因为过于害怕这种恐惧的体验,并十分担心这种情绪对生活及健康的影响,因而对其产生了一系列负性评价: “别人都不怕它,但我总是克制不了害怕,我真没用。” “我经常想起那些遇难的情景,有种要死的感觉,我活不了了。” “这种感觉太难受、太糟糕,我要控制它。”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怕的,但就是控制不住地害怕,这样下去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见人就脸红、口吃、词不达意、手足无措,紧张的不得了,太没面子了。” “见到异性就脸红,别人一定觉得我下流,以为我在想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太不好了。” …… 对恐怖的负性评价,必然会害怕症状,使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对症状的感受上,也使所惧怕的情景、物体反复在大脑中出现,形成情景—惧怕—重复情景—更惧怕的过程,造成症状固定或加重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