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内涵的心理学阐释

(2019-09-09 12:03:35)
        随着身心发育的日渐成熟,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自然萌发。对于刚刚脱离家庭生活、远离父母“束缚”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他们所面临的第一件独立的、依靠自己力量来解决的人生大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其人格发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对待恋爱、追求爱情,怎样处理好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协调恋爱中的各种关系等,将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然而,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不能发挥恋爱的人格再造作用,也不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反而迷失自我,出现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及心理健康,且可能影响到日后的职业选择、事业发展,以及家庭幸福等。恋爱心理健康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章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恋爱心理特点及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会调适恋爱问题上难免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一、爱情内涵的心理学阐释弗洛姆在其名著《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爱分为五种,即兄弟之爱、父母之爱、异性之爱、自我之爱和神明之爱。

      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本(失恋或结合)。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双方会产生特别强烈的相互倾慕之情,通常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恋人之间常有眉目之间的传情和语言的沟通;

恋人之间有美化对方,只见对方优点而不顾及其他的倾向;

恋人有力图完善自己而与对方协调起来的倾向;

恋人会在日常的一举一动里表达对对方的关心,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恋人常会戒备对方会被别人抢走,有独占对方的欲望。心理学家李(Lee,1974)的研究发现,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关系,不外以下六种形式:浪漫式爱情。将爱情理想化,强调形体美,追求肉体与心灵融合的境界。游戏式爱情。视爱情如游戏,只求个人需要的满足,对其所爱者不肯负道义责任,因而对恋爱对象的更换,视为轻易之事。占有式爱情。对所爱之对象,赋予极其强烈的感情,并希望对方回应以同样的方式,对其所爱,极具占有欲,对方稍有怠慢或忽视,即心存猜疑妒忌。伴侣式爱情。在缓慢中由友情逐渐演变成的爱情,温存多于热情,信任多于嫉妒,是一种平淡而深厚的爱情。奉献式爱情。信奉爱情是付出不是索取的原则,甘愿为其所爱牺牲一切,不求回报。现实式爱情。将爱情视为彼此现实需求的满足,不求理想的追求。“男子娶妻,煮饭洗衣;女子嫁汉,穿衣吃饭”,正是这种爱情的典型。与上述将两性之爱进行硬性分类不同,另一种很受重视的爱情理论是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88)提出的爱情三元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种成分所组成:

动机成分。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人类而言虽未必全是由于生理上的需求,但绝不能否认,性动机或性驱力,以及相应的诱因,如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是原因之一。

情绪成分。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可能夹杂着其他的成分,所谓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

认知成分。爱情中的认知作用,对情绪与动机两种成分而言,是一种控制因素。如果将动机与情绪分别视为电流与火花,认知就是开关或调节器,它可斟酌爱情之火的热度予以适度调节。按斯腾伯格爱情三元论的见解,虽然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其实都是由这三种成分彼此以不等量的混合所演绎的。

       他还进一步将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称为热情、亲密与承诺,就是说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可见,单凭热情关系的爱情,是维持不久的,理想的爱情应三者俱备,且合而为一。斯腾伯格将这种境界称为“完美之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