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嫉妒有哪些特点
(2019-07-28 10:44:53)
标签:
太原圆成心理心理咨询 |
第一,潜隐性。嫉妒者表面上(甚至内心里)不承认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存在嫉妒心理,且有意无意地去掩饰这种嫉妒。
第二,对等性。嫉妒总是发生在与自己性别、年龄、文化、地位、职务相类似而状况发生改变的人群身上。大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嫉妒,而常常会对同学产生嫉妒。
第三,行为性。在社交中,嫉妒感往往导致嫉妒行为。这类行为诸如讽刺、挖苦、挑拨、中伤、诋毁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并且其破坏性不仅直接危害被嫉妒者,同时也危害嫉妒者本人。
第四,变异性。当被嫉妒者的优势转变为劣势,特别是落到比嫉妒者更后面时,这时原先存在的嫉妒感可能发生变异,转变为同情感、怜悯感和幸灾乐祸等。嫉妒对一个人的理智有明显的影响,它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判断和思维,造成一个人人格的扭曲,也使他人不敢与之交往。所以,应该自觉地对嫉妒心理进行调适。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说明自己没有成绩,别人成功了,就说明自己的失败。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首先,要纠正上述不正确的想法。要知道,与周围的人对比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渴望成功,希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勇敢地向对方提出挑战,以更大的成绩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正当的竞争中建立和谐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