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私倾向性

(2019-01-25 16:42:38)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自私倾向是人类求得生存,保护自己,排斥他人的自然表现,只要社会“商品”存在,“分配”存在,人类社会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自私的一面,这虽然与社会提倡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相违背,但毕竟它是难以避免的,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自私倾向性,首先表现在人际交往及社会生活中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发奖金时,往往先问“发给我多少”,然后才是“发给别人多少”。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或一个晋升的名额,自己与同事相争,也往往先考虑“我想去”、“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机会”,恐怕较少会考虑“机会应让给别人”。当同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方法时,我们常常会骂他“自私”,其实只要我们扪心自问:“我难道不是这样吗?”答案就不言自明了。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人自私”、“那个人总想到自己”,其实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真正大度的人很少关注评判他人是否自私。当然,在竞争中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如走“后门”、被他人在领导面前诬告等,但我们也不必很生气,只需要心平气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争取自己正当的权利就行了。

      相反,如果生气会使理智下降,抉择失误,遭受挫折,伤害身体。自私倾向性的第二个表现是对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判断失真,往往更多地注意自己所付出的,而较少注意到自己所得到的。自己哪天搞了一次办公室卫生、打了一次水、借给别人多少钱等都牢记在心中;相反,别人什么时候搞卫生、打水等,却很容易遗忘。年终拿二等奖金时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比拿一等奖金的人做的还出色,其实不然,但心理就是不平衡。在日常人际交往的利益关系中,有这样两个不等式:自觉付出>实际付出自觉得到<实际得到这两个不等式是人的自私倾向性的自然表现,如果我们经常想想,就会平衡自己的心理。当然社会中也有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占别人半分便宜的人,对此,也应有正确的认识。自私倾向性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忌妒心。当我们认识到别人的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时,会心里不舒服,有难受感,或多或少产生恨意,经常会说:“臭美,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的外语水平较高,另一朋友外语水平较差并深为此痛苦,当你们在一起时,你不时冒出一两句英语,那么,你们的友谊注定不会太长。要想赢得友谊,就不要处处显示比别人强,要善于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忌妒心,要学会示弱。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深明此理,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说到当今英雄只有你和我时,刘备吓得酒杯落地,并立即回家闭门种菜,表现出与世无争,终于打消了曹操的不安全感,保护了自己,而后成就了一番霸业。由此看出,在生活中应多注意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忌妒心,  利用夸奖、尊重等手段,理智冷静地处理,就会减少矛盾,增进友谊。自私倾向性的第四个表现形式是幸灾乐祸。忌妒心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产生的负性表现,幸灾乐祸则是看到别人遭到不幸、灾祸、不如自己时的自私表现,有解气、满意、压抑着的欣喜等愉快感受,“幸亏我没……”、 “……比我差了”等。虽然主观上可能一再提醒自己,“别幸灾乐祸,太不道德了”,但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愉快感,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或曾经对自己幸灾乐祸过的人。有一位小媳妇,一直与婆婆关系不和,吵架时丈夫又总是偏向于母亲,媳妇很受委屈,婆婆则一脸得意,媳妇在心里暗自谩骂。终于有一天,“大孝子”的丈夫向母亲反抗了,小两口提出要分开过,媳妇感到解气,“你也有今天”,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后来听婆婆哭诉如何30岁守寡,母子相依为命,本指望儿子养老送终,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等等,痛不欲生。理解了婆婆的苦衷,媳妇又深感同情,很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不安。因此,当别人对我们幸灾乐祸时,不要太过于烦恼,应该想“他以为我是个对手才这么幸灾乐祸,如果他将我看成弱者给予同情,那才叫不幸呢”。何况,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又怎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