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的心理学理论解释
(2018-07-01 12:05:11)一、医学模型凡是用躯体因素,即生理学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以及主要表现为心理异常的各种精神疾病,同时着重于采用生理学方法来加以消除(即治疗),称为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或生物学观点。按照医学模型的观点,精神疾病是由损伤、生物化学缺陷或其他躯体原因所引起的结果。因此,精神疾病患者是患了一种生物性疾病,需要住院、服药或采用像治疗躯体疾病一样有效的治疗技术。其中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就是电休克治疗(ECT),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电休克治疗是如何奏效的仍未被人们完全理解。目前,对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另外,还有外科手术、维生素、旋水浴、二氧化碳吸入、卧床休息以及人工发热等疗法。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一)基本理论心理动力学模型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其主要理论基础。精神分析是描述一般人的内心,并治疗神经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一门学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可以使我们了解人是什么。他主张: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系(特别是冲突)尤其存在于内驱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之间。该理论认为,行动并不一定是根据理性。非理性的冲动经常左右我们的思想、梦境和行动。这种非理性的冲动可能是反映我们的基本需求,即人类的内驱力。人类的性冲动就像婴儿吸奶的本能一样是一种基本的内驱力,而且这种基本的内驱力可能被“伪装”或“升华”,并在我们无从觉察的情况下主宰我们的行动。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会用一种直接而毫不感羞耻的方式来满足我们身体与心灵的需求。我们也会直接表达对身体上的接触或温暖拥抱的需求。弗洛伊德称这种“快乐原则”为“本我”。我们带着内心的这个“本我”或“快乐原则”长大成人,度过一生。但逐渐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学会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这时,即使想要或需要某个东西,我们也不能躺下来一直哭到我们得到那些东西为止。可能会很想要某样外界无法接受的东西,因此会压抑欲望。这表示我们努力要赶走这个欲望,并且将它忘记。弗洛伊德还提出人类心灵中的第三因素。从婴儿时期起,就不断面对父母和社会的道德要求。当做错事时,父母会说:“不要那样!”或“别调皮了,这样不好!”即使长大成人以后,在脑海中仍可以听到这类道德要求和价值判断的回声。似乎这世界的道德规范已经进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前一篇:大人物也自卑
后一篇:我们对心理咨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