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内心世界

(2018-03-16 12:19:12)
       对丁复杂的同时发生的事件总体,我们除了依次地描述它们之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传达对它们的知识;因此我们所有的描述在一开始都可能存在由于片面的简单化而来的不足,必须等到它们被补充、增强了,最后才能调整过来。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某个“自我”的图像,事实上只适用于童年第一时期的末尾、大约5岁时的“自我”,这个图像表明了, “自我”接替了“本我”的本能需要以便能满足之,它从外部世界得到知觉并记住它们,它着意于保全自己,反抗从两个方面来的过度强烈的要求,它同时在自己的所有决定中都被修正了的快乐原则的命令所指导。在那个时期一个重要的变化已经发生。外部世界的一个部分,至少部分地已被当作客体而被抛弃了,进而又通过自居被“自我”吸收进去并变成了内部世界一个完整部分。
       这个新的精神中介继续履行迄今为止一直由外部世界中的人(被抛弃的对象)履行的功能:它观察“自我”,命令它,判断它并用惩罚威吓它,恰像是代替了父母的地位,我们称这个中介机构为“超我”并由它作为良知上的中对固恋的论述主要是从弗洛伊德在这一题目上大约10年前写的文章(1927e,标准版第十九卷第150~151页)中引出来的,其中也引述过自我的分析。参见该文的编者注。在弗洛伊德没有完成的论文《在防御中自我的分裂》中这两个问题都已经被触及到,这篇论文是弗洛伊德在写现在这个著作之前几个月开始写的。
          选读法官的功能而意识到它的存在。“超我”常常展示出其模型连亲生父母都从没提供过的严厉性,而且,它还号令“自我”不仅对其行为、也同样要对其思想和从未实施的意图进行解释———“超我”对这些东西倒似乎有所知,这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这促使我们想起了俄狄浦斯传说中的英雄也对自己的行为有负罪感,从而自我惩罚,虽然按我们的判断和他的判断来说,神谕的强制的力最应该已经为他开脱了罪责。“超我”事实上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后继者并且只能在那个情结被应付了之后才会建立。因为这个原因,它们的严厉根本没有真实的模范可遵循,而只是对应着反抗俄狄浦斯情结的防御力量。无疑,在哲学家和相信者的断言之下,埋藏着对这些事态的猜测———这断言是:人的道德观念不是靠教育输入的,或者不是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而是由一个更高的来源灌注进去的。只要“自我”工作得与“超我”完全和谐,那就不容易区分开它们的表现;但是它们之间的疏远却使它们的表现清晰可见。由良心的自责而引起的折磨恰好对应于对失去爱的害怕,这种害怕的位置已被道德的中介代替了。
       另一方面,如果“自我”成功地克制了想去做某些“超我”厌恶的事情的诱惑,它就感到提高了自尊,加强了自豪感,好像是它有宝贵的收获似的。以这种方式“超我”继续扮演对 “自我”来说是外部世界的角色,尽管它已变成了内部世界的一部分。在整个接下来的生活中他都代表了一个人童年时的影响,他父母给予他的关怀教育,以及他对父母依赖的影响———人类童年时代由于共同的家庭生活而被极大的延长了。在所有这些事情当中,并非仅仅是这些父母的特质,而且对他们有决定性影响的每一件事,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阶层的品味和标准,他们出身于其中的种族固有的性情和传统,其影响都能感觉得出。那些喜欢普遍化和截然区别的人可能会说,个体发现自己同父母分开后就被放置于其中的外部世界,代表了现在的力量;他的“本我”,连同其遗传倾向,代表了有机体的过去;而接下来才加入它们的行列的“超我”,更多地代表孩·子在他早先生活的几年中、好像不得不以一种后经验的方式来重复的文化上的过去。这样的概括不大像总是正确的。
        文化成就的某些部分无疑已经在“本我”中留下了沉淀;很多由“超我”做出的贡献将在“本我”中唤起回声;儿童为数不少的新的经验将被强化,因为它们是原始的种系经验的重复。 “把你祖先流传给你的一切接收下来,变成自己的”。① 这样,“超我”占据了一种介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间位置;它在自身统一起现在和过去的影响。在“超我”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就像是在眼前看到了现在以某种方式变成过去的一个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