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模式。首先,婴儿生来就具有表情,在出生后一年内,婴儿逐渐显露出兴趣、愉快、厌恶、痛苦等基本表情,这些表情是随婴儿生理 成熟而逐渐显现的。故全世界的儿童在悲伤时都会哭,高兴时都会笑。其次,先天盲婴在发生早期显露与正常婴儿同样的面部表情。只是由于盲婴得不到来自 成人面部表情的视觉强化,他们的表情才在以后逐渐变得淡薄。再次,跨文化研究表明,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模式通见于全人类,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这说明 人类基本情绪的表情是先天预成的程序化模式,外国人的表情不是“外国语”,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相通。
笑的涵义不须翻译①(采自Lindzey,etal,1988)达尔文(CharlesDarwin,1872)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和姿势是人类祖先表情动作的遗迹,即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类似表达进化而来的。这些表情动作最初具有适应意义,因此,以后就成为遗传的东西而被保存下来。例如,人类婴儿用笑容和啼哭等来表达他们舒适、满足、困倦、饥饿、疼痛的感受,从而保持其生存适应。达尔文曾随英国皇家海军环游世界,在南洋诸岛部落中,观察不同文化之下的不同种族的人,其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各种族间是一致的。即正因为表情有其生物学根源,所以许多最基本的情绪,如喜、怒、哀、惧等原始表情是具有全人类性的。
达尔文对个体不需学习就能表达情绪的推论和看法,获得了现代心理学家们实地研究结果的支持。1972年,埃克曼(Ekman)、弗里森(Friesen)等对六种面部表情作了测定,代表快乐、厌恶、惊奇、悲伤、愤怒和恐惧的面部表情的照片给五种不同文化的人(美国、巴西、智利、阿根廷和日本)观看,发现五个国家的公民很容易地指出每种表情所代表的情绪(表6-1)。从表上看,各民族对表情的判断大同小异。但有一点,表上所列的五个国家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那么居住在偏僻地区的人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吗?带着这一疑问,研究者又选取了新几内亚尚属于原始部落的霍尔族和丹尼族(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结果发现,他们也能正确判断这六种面部表情。而且,把霍尔族土著的面部表情用录像带记录,让美国大学生来评判,也能得到正确的判断。由此,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