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发展程度
(2018-02-22 11:40:23)
亲情的享受等原因,不能接受社会养老的方式。因此社区养老可能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也容易被老年人及他们的子女接受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时代的呼唤。社区养老是兼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性质的养老方式,由社区委派专人为社区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老年人仍然居住在自己家,有条件时,仍可以经常与儿女见面、沟通,社区提供信息交流、休闲娱乐、保健及一般的治疗服务,也可以帮助解决老年人实际生活困难,比如饮食服务、卫生服务、陪伴服务等。社区养老需要熟悉老年人特点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社区的老年人加以组织、管理,并为他们服务。比如开设老年食堂、办托老所、协助地区医疗机构建立家庭病床、与旅行社合作组织老年人旅游等。社区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基本上不离开家庭,同时获得适合老年人的饮食供给、保健服务、疾病治疗、娱乐方式以及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虽然也需一定的经济支出,与进入老年公寓、疗养院、养老院等社会专门养老机构相比,开支可能要低一些。
因此这是比较适合我国城市居民的一种养老方式。目前社区养老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掌握社区养老理论与实践的社区专业工作者。
一、心理问题发展程度心理问题按其发展的严重性有不同程度:心理不适—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理不适:由近期不良刺激引发的心理问题,不良心境针对性明确,自我感觉心里不舒服,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有消除不适的愿望,没有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教育或心理辅导帮助消除。
心理困惑:引起心理不适的刺激持续出现,认识上想不通,不良心境没有排除,自我感觉心里难受,希望排除,但没有严重影响思维的逻辑性。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转介给心理辅导员帮助排除。心理障碍:心理困惑没有排除,不管客观上是否还存在不良刺激,主观上经常感受到这种刺激的广泛存在,精神负担重,自我感觉受到精神折磨,影响正常生活,希望排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排除,或转介给心理咨询员。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长期没有排除,可能已引起脑功能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改变,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方式与常人有相当的差异,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社会工作者必须将这样的患者转介给专门机构,请有执照的心理医生治疗。精神疾病:由于突然强烈刺激或心理疾病未能有效控制,导致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的广泛混乱,可能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严重损坏物品的危险行为,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自知力。社会工作者应与家人配合及时送往精神病医院,由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
多数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处于心理不适、心理困惑的水平,个别求助者可能有心理障碍。患有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者更是极为个别。事实上,心理问题层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除了由突发事件引起,一般心理问题有一个渐进过程。心理问题出现的初期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有可能使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发展。对于心理问题程度,可以由心理问题延续时间的长短、自身体验与反应的强弱、引发心理问题的刺激范围泛化性以及与常人反应差异大小加以区别。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除了面向全体,促进全体成员心理潜能的发展,保障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外,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有心理不适、心理困惑的成员恢复心理平衡,帮助个别有心理障碍者排除障碍,减轻或消除痛苦。在辅导工作难以见效或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者,必须及时转介到专门的治疗机构,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当然,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成年人相比,在性质上、在引发的因素上、心理成熟度均不相同。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办法应具有年龄特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