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眼中的盗梦空间
(2017-03-23 00:44:08)
再者,《盗梦空间》中多次提到“潜意识”、“防御”、“罪恶感”等,无疑是导演在剧中引入了精神分析学说关于梦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部分是指我们所能感知到的、能够主动回忆出、能够认识到的或是预见到的一切;潜意识部分则是那些不为我们所知、我们意识不到但又却确实存在,并且影响着甚至是左右着我们的心理活动的部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是前意识。潜意识的内容,常常是人们在早年成长的过程中因受到各种挫折而被深深地压抑于内心深处的某种愿望、某种冲动或某种幻想。这些愿望、冲动或是幻想虽被压抑于潜意识之中,不为我们所知和所见,但它们并非处于沉寂状态,而是构成了我们内心世界的诸多冲突,并且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始终影响着甚至是左右着我们的心理活动。
梦,最能反映潜意识的存在。清醒时,由于超我(可以理解为人的良知或道德观念)和自我防御的影响,不被超我所允许的愿望被自我深深地压抑在潜意识之中,进入不了意识的层面或领域。睡眠时,自我的检验现实的能力下降,其的监察作用和自我防御强度减弱,此时,平时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源于本我的心理活动,并获得了通过前意识而进入意识的机会。由于睡眠时监察作用只是减弱,并未完全丧失,自我防御仍起一定的作用,因此欲进入意识领域的潜意识思想和愿望不能以其的本来面目出现,而只能经过“梦的工作”,将其变形和加以伪装,以不易被察觉的形式进入意识(梦中)。被超我禁忌得越严格,所做的变形和伪装就越强烈。正是这种不同程度的变形和伪装,使得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怪异、零乱、荒谬和不可理解。尽管在梦中被压抑在潜意识的愿望能够通过伪装的形式(如片中Eames多次伪装成罗伯特的教父)进入意识而得到满足,但由于这种满足毕竟不符合梦者超我(良知和道德)的标准,因此梦者醒后会为此感到焦虑、内疚直至终身难平的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