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症状辨析
(2017-01-25 15:53:52)
1、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
强制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是思维云集,顾名思义,是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出现在大脑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
不同点:强制性思维 强迫观念
思维的量不同:量大而杂,混乱, 具体,一般在同一时刻只有一种,
思维内容重复性:内容一般不重复 反复出现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3、耳鸣、真性幻听、假性幻听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4、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如何区分清楚?
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的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5、疑病妄想与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的区别
内感性不适:身体里面性质不清楚.部位也不具体的不适感
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比如说牵拉感,蚁爬感是由压力感受器感觉到的。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荒谬。躯体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比如肠扭转,真正的肠扭转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肝破裂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等,求助者不可能来说“我觉得我的肝破了,肠子扭到一起了”。
疑病妄想: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就是说先有内脏性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所以看下列一段陈述:
我的肝腐烂了-我一定有肝病(依据是我的肝腐烂,其实没腐烂,但患者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
6、躯体症状和躯体化症状
没有躯体形式症状这一说法。
躯体化症状:
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但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精神科也有许多病人在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有夸张性表现,这就是躯体化症状。
Kleinman认躯体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
7、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
情感迟钝(emotional blunting)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某早年丧父的女患者,多年来母女相依为命,情意深重。病后患者对母亲变得疏远和冷淡,对母亲关心体贴的谈话越来越少,与病前相比,判若两人。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apathy) 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患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为情感反应的量减少,后者表现为几乎没有情感反应。
8、关于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鉴别
正常心理(一般、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
冲突性质常形 变形
现实刺激直接相关 与现实处境无关或鸡毛蒜皮小事或常人难以理解。
道德色彩明显 不明显
还可以用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做简单评定:
(1) 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2)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3)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所以如果根据冲突的性质判断符合神经症的标准,但病程不足三个月时,可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9、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激发因素现实因素,常形冲突 现实因素,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持续时间1-2个月 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足3个月(答题时用)
情绪反应理智控制 可能短暂失去理智控制 失控,常人难以忍受
社会功能正常,效率下降 受到一定影响 可以正常学习生活,但人际关系可能受到影响。
强制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是思维云集,顾名思义,是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出现在大脑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不同点:
思维的量不同:
思维内容重复性: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耳鸣: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4、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如何区分清楚?
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的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内感性不适:身体里面性质不清楚.部位也不具体的不适感
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比如说牵拉感,蚁爬感是由压力感受器感觉到的。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荒谬。躯体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比如肠扭转,真正的肠扭转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肝破裂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等,求助者不可能来说“我觉得我的肝破了,肠子扭到一起了”。
疑病妄想: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就是说先有内脏性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我的肝腐烂了-我一定有肝病(依据是我的肝腐烂,其实没腐烂,但患者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
没有躯体形式症状这一说法。
躯体化症状:
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但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精神科也有许多病人在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有夸张性表现,这就是躯体化症状。
Kleinman认躯体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
7、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
情感迟钝(emotional blunting)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某早年丧父的女患者,多年来母女相依为命,情意深重。病后患者对母亲变得疏远和冷淡,对母亲关心体贴的谈话越来越少,与病前相比,判若两人。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apathy) 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患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为情感反应的量减少,后者表现为几乎没有情感反应。
8、关于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鉴别
冲突性质
现实刺激
道德色彩
还可以用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做简单评定:
(1) 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2)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3)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所以如果根据冲突的性质判断符合神经症的标准,但病程不足三个月时,可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9、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激发因素
持续时间
情绪反应
社会功能
前一篇:默默无闻的“归因论”
后一篇:禁欲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