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中若干概念

(2017-01-07 11:52:02)
    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本细胞,每一种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还规定其外延,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包括的范围的大小。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步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出现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含义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概念。
  许多人在自己理解的层面上使用各种概念。有关部门和学术界至今还未能对相关概念加以基本规定,这也造成概念使用的随意和混乱。为了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在今后的学术探讨上更加严谨,在实践操作中更加规范,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是必要的。
  一、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心理健康概念所揭示和界定的是关于人类个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或内部心理结构。
  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与积极的社会功能。①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处于并列位置,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健康概念的基本内涵。一般而言,它从属于健康科学,具有较浓的生物学色彩,是与人类个体生命进程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所揭示和界定的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按照一定社会制度的要求,对社会成员施加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是为完成特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属于教育科学范畴,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普遍原理来实现自身任务。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别于人类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它是人类教育活动历史发展到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的教育。其特殊性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并通过个体健康而达到人类全体的健康境界。这与以往以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为主的各种教育活动是不同的。在探求心理健康进程中,许多人常常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从而导致实践中的盲目性。例如有些人常常用生物学科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来阐释心理健康教育。
  二、关于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辅导
    现代咨询心理学在使用心理咨询一词时,由于研究者、专家对心理咨询的机能、性质、内容和方法等认识看法不同,对其含义、定义及其规定往往存在不同观点。笼统地说,所谓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援助的过程②。这一综合性的表述,很清晰地勾勒出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以及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点。
  学校心理咨询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是心理咨询(通常指职业性心理咨询)在校园环境中的应用。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在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的基本观点一致。正如1984年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或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但是,在工作对象、工作任务以及工作原则等方面,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咨询二者存在较大差别。从工作对象看,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这里的求询者涵括了各种各样的个体及群体。学校心理咨询有特定对象。首先是学生,即学生是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对象的主体。其次还有教师或学校中其他人员。从工作任务来看,心理咨询对求询者提供援助,即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的支持帮助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当它以学生为服务主体时,其基本任务除了提供援助,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提供促进、挖掘、发展等课题服务。换句话说,学校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性咨询,它应当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各种潜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实现完美全面的发展。学校心理咨询的第二任务才是适应性咨询,它服务于那些在发展上出现阻碍的学生,帮助他们实现正常发展。这种特点是由学校教育目标决定的。在一般职业心理咨询中也有发展性任务,如上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界将发展视为中心课题。1992年,美国心理咨询协会提出的主体口号为“多样化—发展—尊严”。但是,这里所提的发展,更多是在适应障碍获得解决基础上的发展促进;而不是在正常发展轨道上的促进发展。从工作原则来说,心理咨询遵循的原则之一为“自愿性原则”或称“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原则③。那么,这一原则是否也适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呢?本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适宜的。这是因为首先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学校教育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本身就具有积极主动介入学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有时他们未必意识到自己出现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获得解决,或者未必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能并积极去锻炼提升它们。因此,积极主动介入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要特点,也是其基本工作原则。如果学校心理咨询也遵循自愿性原则,就有可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被动消极境地。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基本面向学生。由于学校心理咨询对象的单一性,及以发展性咨询为主要工作任务这一特点,并借鉴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的中小学出现了扩大心理辅导工作范围,把全体学生纳入心理辅导工作对象的改革趋势,有人提出用“学校心理辅导”来取代“学校心理咨询”一词。他们认为,“辅导”较“咨询”能更准确反映校园内心理咨询的特点和工作目的。当然,这将会牵涉到今后职业名称和职业内容的确定。笔者倾向于区分职业心理咨询师与校园内从事心理援助服务的人员,即学校心理辅导师。事实上,目前国内使用学校心理辅导概念的那些专家学者们,还未提出与使用学校心理咨询概念的那些专家学者们有根本性区别的工作目的与工作任务。
  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两个最常被随意互换使用的概念。使用者有时缩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使之等同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又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用以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其实,稍作推敲,不难发现学校与学生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它由各种物质条件和各类人员组成,学生仅仅是学校中的一类人,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应当大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涵盖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一项全员(包括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全科(各门课程,无论是显性课程或是隐性课程)、全程(贯穿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以及全方位(体现在学校内外环境、教育氛围和人际关系中)的系统工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系统工程的子工程。当然,从学校根本任务出发,这一子工程又是系统中最基本和主要的工程。除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还应包括学校中的其他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各类员工。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教师、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能力,还直接影响众多学生。理健康同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除此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具体任务和内容。
  四、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咨询
    前面我们已经介入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但是,由于在我国大陆中小学校工作中经常出现以心理咨询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或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进一步探讨这两个概念仍是必要的。
  从所属学科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属教育科学。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我国学校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活动。它的实施过程以教育学原理为指导。而学校心理咨询从属于健康科学,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是以心理学的手段,从学生心理上进行的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成长过程。
  从工作目标来说,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从二者关系角度分析,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从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全员、全科、全程、全方位的形式向校园内所有人员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便塑造更高规格的人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学校心理咨询而言,其目标具有动力性与超前性特点。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带有被动性与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它服从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展开的辅助性活动,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后者是前者的必要补充。
  从参与者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内所有人员全员参与的活动。学校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采取与传统教育教学有很大不同的方法来实施,需要工作者具备相对全面的专业知识。从工作对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心理咨询过程更专注于个别对象,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总之,在实现共同目标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咨询在许多具体操作上都存在很大差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