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的结构

(2016-12-27 16:34:55)
        第一种看法是二要素说。这种观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苏联心理学理论的影响,是中国心理学界比较传统的看法。它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所构成。前者是一个人的态度、积极性的诱因系统和内在动力,贯穿在人的整个个性特征之中;后者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的典型表现,影响着个性倾向性的外化。也可以说:“人格心理特征受人格倾向制约,在它的推动和调节下,人格特征得以形成和发展变化。人格倾向性只有依赖于人格心理特征才能够表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使个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性;使个人的行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具有一贯性。”(高玉祥,1994,第65页)第二种看法是三要素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中,又可分为两种:(1)人格结构分为三种亚结构:动力结构,又称个性倾向性,指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及世界观等心理成分,集中表现了人格的社会实质;特征结构,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结构中的具体内容和表征;调节结构,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信感、自卑感、自我检查、自我控制等,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心理机制。(2)人格结构可分为三个子系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统:个性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倾向性,也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系统,是人格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自我,即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是协调和控制的自觉因素。(李德伟,1986)第三种看法是四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这四种成分组成。不过,这种看法显然有其不妥当之处,因为它把心理过程也当成是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了。(王滨,1984)四要素说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认为人格由一般的意向行动特点、特殊的意向行动特点、一般的认识思维特点和特殊的认识思维特点组成。
         (周冠生,1984)第四种看法是五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人格的结构包括:(1)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和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水平,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2)个性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成分,它既制约于人的个性倾向性,而个性倾向性又依赖于个性心理特征才能表现出来。(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它们也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4)心理状态,它作为心理活动的效应和背景而存在,是个性心理特征存在的直接状态,是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过渡环节。(5)自我调节系统,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在把人格结构等同于心理结构,因此也引起了一些争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