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种走极端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追求完思维方式。它是从个人主观美,也不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的必定怎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我必须,我应该比如“我必须干得不错,必须赢得他人的赞赏”。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时时如意,或者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与喜爱,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失落、抑郁、自责等消极情绪。你必须,你应该这是以自我中心,苛求他人、控制他人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也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权力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最多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事情必须,事情应该有些事情不由我们某一个人所能决定或改变的,我们只能去面对、接受,以及通过调整自我积极地去适应。
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埃利斯曾经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个体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价值。比如,一次考试的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次比赛失利就认为自己是个“废物”。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以及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甚至出现打击报复,逃避与人交往等行为反应。接受犯错误的人,而不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他所犯的错误。一个人都会有缺点、弱点,都会有失误和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全面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因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后,而产生的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想法,从而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是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焦虑、悲观、抑郁、绝望、恐惧的恶性循环当中而难以自拔。事实上,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可能有比之更坏、更糟糕的情形发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认定它就是百分之百地糟透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遭遇到很多挫折。当不好的事发生后,我们应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继续生活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