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不爱说话的人”
(2016-06-13 00:38:24)我看到这个题目,就产生了这样几个想法:
1、什么样的人叫做不爱说话的人?
2、不爱说话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3、不爱说话的人有什么优势和好处?
4、 不爱说话的人有什么劣势和缺点?
5、不爱说话的人给周围的人什么感受?
6、不爱说话的人如何感受周围的人?
7、如何和不爱说话的人相处?
通常,我们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爱说话,主要是看在这个人具备说话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上没有生理缺陷时,在大部分人认为或者他本人也在意识上认为,需要他用语言表达意思和想法的时候,他是不是习惯于张嘴说话,或者是不是能够按照内心所想的去顺利表达;以及在大部分认为需要他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够自愿的、自主的、自然地、习惯的、流畅的说话。我这里强调了两点:第一点是大部分人认为,而不是他本人这样认为;第二、他本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像他所愿意的那样去行动,去表达。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留心:说话是干什么用的?它是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的,是完成内心思维意识化的一个工具,也是完成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手段。问题是,除了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和意见、甚至想法,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对于个体而不是大多数人来说“更为有效和更为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当一个人不喜欢说话或者不善于说话的时候,他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完成像别人那样“通过说话”才能完成的个体任务——表达内心感受、意见甚至思想?或者,是不是有可能他完全就不愿意表达这些呢?也许,他压根就不认为通过说话表达这些对他是有益的,也就是,不说话,恰恰对他是最好的选择。
不说话,或者被人说成是“不爱说话”正是对一部分个体来说最好的选择。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张晋岗愿意这样相信。
我们试想,一个人的早期经历了以下这些场景:
1、
2、
3、
4、
除了以上我列举的几个普遍的形成原因,我想一定还有其他特殊原因导致了一个人“不爱说话”或者“少说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不爱说话,少说话的性格形成的时候,这个表现方式一定是对个体本身具有保护意义的,或者说,个体内在里面会认为多说话是不安全的;或者干脆说:个体精神内在里面一个部分,很强烈的需要个体少说话或者不说话而已,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有时候是身不由己的。
但是不说话,孩子要表达内心的想法和需要怎么办?这个内在里面的声音和感受一定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被个体表达出来,这样变通的表达方式同样是不受个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有这样几个:
1、通过身体的语言、和眼神以及面部表情表达出来,当人的语言表达功能受到障碍后,其他的表达机能势必会格外的发达;
2、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冷漠和困顿,当个体内在里面早期需要表达的部分被阻塞之后,个体可能会认为一切可以;流露信息的方式都是不好的,于是,你就会发现一个完全“无言”和僵硬的人,这是个体在长时间的压抑之后形成的内在冲突的结果。一般男性比女性在这方面表达更强烈,这也是个体因为早期表达被阻止后形成强烈的对抗性反向表达——你不让我,我就完全不再说话。
3、 还有一种,是属于社会性认知干预的结果:男性普遍比女性更不爱说话。男人说话太多往往被人认为不像男人,比较唠叨,琐碎。更多的时候,男人靠行动来解决问题,女人靠嘴来解决问题。男人认为简单明了最好,女人认为事无巨细慢慢道来才能农民弄明白事情原委。结果,在男女交往上,通常是女人不断地说,男人不断地沉默,被问急了,男人就开始抽烟或者逃跑。
总体来说,不爱说话的人,内心感受丰富、细致。不爱说话,只是较少用有声语言对外界交流,并不代表内部声音少。他有很多细小的内在语言,不断地进行着内部交流和沟通。所以,不善于言辞的人,内心更加敏感、看待事情更沉稳,跟完整,他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很多的话都在那里积攒着,蓄积着,内在里面对一件事情反复琢磨,等到突然有一天,或者某个时刻,他会简洁有力,或者非常有爆发力的完成他的对外交流,往往令周遭的人迎接不及。当然,也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表达,而产生极强的攻击力,一句话的内容承载力过多,给外界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不爱说话的人,经常给周围的人这样的感受:
1、难以沟通,或者比较沉闷的感觉;
2、猜不透他心里在想什么,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
3、发出的信息得不到有效地反馈,跟这样的相处很累。
4、比较世故和沉稳,心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