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理理论和心理理论在定义情绪时都把行为表现包含在里面。最激进的行为主义观点是斯金纳(B.F.Skinner)的理论。斯金纳把情绪独立地看成是行为的表现而不是情感、认知评估或自主唤醒机制。他认为许多行为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斯金纳对研究情绪的主要贡献是他说明了许多情绪化反应是由环境决定的。塞利格曼(M.Seligman)及其助手的研究表明了环境因素在情绪唤醒和形成行为反应中的作用。他们在实验中首先把狗放进一个笼子里,给它们一个不可回避的电击。狗起先表现为沮丧、咆哮,最后这些狗只是安静地忍受着不可逃避的疼痛。接着,研究者把狗放在一个梭型箱里,里面有个障碍,狗只要跳过障碍就可以避免电击。结果发现,没有一条狗这样做,它们拒绝逃跑,仅是躺在那里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电击。塞利格曼试了很多办法让狗跳跃障碍。
比如,在另一边放食物,但狗却视而不见。招呼它,它只是消极地坐着。最后他们使用绳子把狗拉过了障碍。研心究表明,有时要进行30次之多,才能把狗拉过障碍,使它避免电击。理学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理论认为,当人们(或动物)遇到外部不可控事件时,他们本能地认为,他们对这些事件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们将会变得压抑,并甘心去承受这种压力而不试图去减少它。这部分人经常会成为与压力相关疾病的易感人群(Seligman,1976)。这些人真正受到多大的痛苦是有争议的。研究表明,采取习得性无助行为的动物在头脑中产生大量的内分泌液来减少甲肾上腺素。
因此,人类和动物都 会有习得性无助,因为他们头脑中的内分泌液会保护他们免受痛苦并降低唤醒
水平。大量证据支持塞利格曼的观点。在医院里,热心的护士总是倾向于给老年
病人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样她们就无形中纵容了病人采取习得性无助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其实,让老年人冷静地对待困难是帮助他们积极生活的最好办法。习得性无助理论可以解释人们是怎样对待压力信息的,这个理论更多地强
调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总是个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我们可
以通过最近讨论研究的情绪交流来证明这个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