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情感的类型
(2016-05-23 23:57:24)
对应母亲型、女儿型、姐姐型、妹妹型四种女子情感类型,男子也可分为父亲型、儿子型、哥哥型、弟弟型四个类别。父亲型情感的男人家事主见性强,性事主导性隐。强隐型的情感特征决定这类男人遇事胸有城府,办事有条不紊,家庭责任感强,富于奉献精神,比较清心寡欲,性格适中。可以称之为慈父型的男人,也可能具备家长型的人格倾向。儿子型情感的男人家事主见性弱,性事主导性显,弱显型的情感类型决定这类男人不善斤斤计较,办事通达洒脱,具有热血男儿气质,勇猛刚强尚可,坚忍精 22神稍差。敢于追求,善于享受,性格散淡,灵活性强。这类男人可称为贵人型的男人,也可能具备公子哥的人格倾向。哥哥型情感的男人家事主见性强,性事主导性显。强显型的情感类型决定这类男人遇事胸有主见,办事豁达爽快,爱憎分明,情感外露,性格刚强,以奉献为乐。这类人也可称为大哥大型,也可能具备大男子的人格倾向。弟弟型情感的男人家事主见性弱,性事主导性隐。弱隐型的情感特征决定这类男人随遇而安,有条有理,忠诚可靠,不作非分之想,欲求恬淡,性格清丽,为人善良,具有女性气质。此类男人也可称为老实人,可能具有好男人的人格倾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们没有“原罪”,但确实存在着“原欲”。男儿出生后欲望的发展对象必定指向自己的母亲。恋母情结是人类普遍现象,肯定此类现象使许多心性发展问题有了赖以存在的基础,从而可以给予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明。男人的恋母情结在其后的发展中大致有四条途径。一是角色自居。一些男儿在其心理发展中,产生了嫉妒父亲的意识,随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他感到恋爱母亲的必然是父亲,从而产生以父亲角色自居的情感因素。这种心性发展历程的男人就造成了父亲型情感。二是对象移情。有的男人在心性发展中强烈地依恋着母亲,视母亲为异性的楷模,从而陷于恋母情结中不能自拔。待其成人以后,他希望母亲一样的情感能出现在妻子身上。有人称道:男人希望自己的妻子像母亲一样对待他。这并非全部男人的感情特征,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情感需求。无论此类人的妻子是否是母亲型情感的女人,但移情作用使这一类男人具备了儿子型情感特征。三是超越恋母情结。这一类人认为恋母情结是不可能久长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以男子汉自居,初步具备了争强好胜的意识,心理因素也许还有欲望强烈的生理因素促使这些人具备了独立自主,自以为是的情感特征。这就是哥哥型情感特征的人的心路历程。四是淡化了恋母情结。这种人以一种平淡的心情等待着未来,他以一种比较冷静,比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的心态来看待生活。这一类人就发展为弟弟型情感的男人。人们的行为模式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情感类型一旦建构,一般是不可逆的。“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如果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品德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些因素将随着后天的努力和所处的环境发生着变化。但就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特别是情感类型来说是比较确切的。少年时显现的情感特征一般是要伴随终生的。有的男孩少年老成,不苟言笑,思想深沉,办事老练,被大人们称之为:像个小大人似的。这类少年长大后就可能成为父亲型情感的男人。有的少年天性聪颖,性情活泼,风流潇洒,敢于坚持己见,被人称之为小少爷、小霸王之类。这类少年长大后就可能成为儿子型情感的男人。有的少年爱憎分明,行为果敢,爱为人先,好胜争强,被大人称之为“孩子王”之类。这类少年长大后就可能成为哥哥型情感的男人。有的少年性格腼腆,遇事静观,善良细腻,心情坦然,有点女孩子气质,或被人称为假女子之类。这类少年长大后就可能成为弟弟型情感的男人。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要求男人成为父亲型人物或哥哥型情感的人。男人要修身、治家、平天下,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当好一家之长。这些观点造就了父亲型情感的家长。男儿要刚强,男儿要勇敢,男儿要建功立业。这些观点造就了哥哥型情感的男人。社会主流意识是一种倡导,普遍老百姓的日子则是各有千秋。在传统社会里,不仅有娇惯女孩的现象,同样存在着溺爱男孩子的现象。在中国成功实行独生子政策的城市,不仅造就了一批小千金,也造就了一批小少爷。这些都为儿子型情感男子的出现打下了社会基础。男女平权意识的发展,人类理智观念的进步,使传统的男女角色意识进一步分化。就像以弱势为主流意识的女性角色向强势发展中发生了一批姐姐型人物一样,以强势为主流意识的男性角色向弱势发展中也产生了一批弟弟型人物。上帝是公平的。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意识不管怎样发展它只能包容在自然发展的大规律中,平衡或中庸的目标则是一切事物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说在新观念层出不穷的当代,姐姐型情感的女人明显地增多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弟弟型情感的男人也增加了。父亲型、儿子型、哥哥型、弟弟型四类情感特征对职业取向有一定影响,但它绝不是事业成败的分界因素。他们在从事事业时的情感、态度有所差异。同样从事一种专业研究,父亲型情感的人可能是抱着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感而工作的。儿子型情感的人也许是抱着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使生活更有意义的态度而工作的。哥哥型的人可能是抱着成家立业,建立功勋,显山露水的态度而工作的。弟弟型的人也许是抱着献身科学,专注于某一项事业的态度而工作的。从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情感类型人的感性形象。仍以《红楼梦》为例,其中用笔较多的人物情感则清晰可辨。贾政属于典型的父亲型情感的男人。他家事有主见,一切以当时的道德要求为标准。在性事上他不是一个活跃而主导性强的人,这一点从两位姨太太备受冷遇则可见蛛丝马迹。薛蟠是一个典型的小霸王式人物,他本应在父丧后立业成家,支撑薛家门面,但却不理家事,到处拈花惹草,体现出儿子型情感特征。贾琏在性事主导性方面与薛蟠具有同样的显性特征,他与薛蟠不同的是:大大小小的家务事还可依靠,虽理家能力与王熙凤比相形见绌,但也是一个操心负责的人,因而属于哥哥型情感类型。贾宝玉如果发展为文人学士、达官显贵则不失达到当时社会的人生理想境界。但是,他那被今人冠以有民主意味,有叛逆意识的思想只反映了他不明当时社会的事理,丝毫不操心大家、小家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属于家事无主见的男子。在心中他有爱有恨,可在行动中不敢爱不敢恨,一切听从别人的摆布。遇到主导性强的女子王熙凤、秦可卿、晴雯,他也能顺意表达。遇到林黛玉、薛宝钗这样暧昧不明、半推不就的女子,他也只能望梅止渴,浅尝辄止。这一切反映了典型的弟弟型情感。行文至此,作者需要声明的是:我们以薛蟠、贾琏这两个名声不太好的形象为例,完全是为了说明情感特征,丝毫没有贬损此两类情感特征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什么样的情感特征的人,都可能办好事,也可能做 27坏事。同样一个人在情感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有时会做好事,有时也会做不好的事情。情感是内在的,是心理认识的态度,放在社会善恶的天平中,它是中性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