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33岁,中央电视台,编导): 我的缺点就是,眼睛长得太大,这样碰到沙子的机会就多了。我认为爱情是非常纯粹的,是发乎自然的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就很社会化,有很多复杂的人性在里面,所以爱情是冲动的,婚姻则是理性的。我要的就是刚刚进入爱的状态时的那种真诚。每一段新的爱情来临时那种不顾一切的感觉是最美好的,再往后走,社会的因素、人性的因素就进来了,纯感觉的东西会慢慢地消失,一旦接触到人性中不那么美好的东西,爱情就变得无趣了。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也没奢望一个男人完美无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若是欺骗我,我绝对不容忍。
(2)xx(32岁,房地产经纪公司,经理): 对我来说,永远是事业第一,家庭第二。北方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肯定不能嫁;那种仪表堂堂肚子里没东西的也不行;不修边幅脏乎乎的就更别提了;过分干净有洁癖的也受不了;大大咧咧的不行;小里小气的更让人看不起,这种男人还特别多,明明他约你吃饭,自己又不是没钱,但就是不埋单(或者假埋);疑心重的男人不能找,天天查你手机疑神疑鬼谁受得了?女里女气的更招人心烦,我自己就是女人要你干嘛?哎,这么扒拉来扒拉去,没合适的了,算了,一人呆着挺好。
(3)XXX(35岁,健身俱乐部,经理): 现在的男人你会轻易发现他们一身都是死穴,你都懒得理他。
(4)xx(29岁,摩托罗拉公司,行政助理): 我只相信一见钟情。而且我不能容忍一个没有事业心、不如我的丈夫。
(5)xxx(29岁,广告公司,经理): 既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如让爱情死无葬身之地!现在觉得一个人很好,非常自由。当你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是以你为中心的。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注意力不在别人身上,才能够安静地去享受一杯咖啡,一道风景。
(6)xxx(32岁,B型,双鱼座,友邦保险公司,销售经理): 现在我身边单身的朋友越来越多,这好像已经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成为社会问题了。不成功的婚姻那么多,单身未尝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我甚至觉得,如果一直碰不到我想要的那个人,我宁可不要婚姻,做个未婚妈妈。
(7)xxx(40岁,A型,美籍华人,自由职业): 幸福的婚姻只能耐心地排队等候。我理想中的婚姻就是大家能玩到一起吃到一起聊到一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否则在一起干什么?没有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独,不幸福的婚姻是内心里的孤独。将来社会越发展,形式上的孤独就越容易消除。美国现在就是,养老院里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年轻人看了都羡慕。所以关于晚年的单身生活,我从来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以上访谈摘自《健美女性》2003年1月号总第二期150女性从困惑走向成功
2 她们为什么至今单身7位访谈对象年龄跨度从29岁~40岁,传统眼光看属于大龄甚至超大龄女性。她们有着体面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较高,物质上、精神上的依赖性较小,有能力自主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必受制于人。她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较高,这决定了她们是理性的、善于思考的人群。她们有独立而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事物的判断力,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得比普通妇女更有主见。对于爱情、婚姻、家庭,她们有着独到的看法。她们单身的理由远比她们所能表达的要复杂,除去当事人各种各样的个人原因之外,表象背后,是对根深蒂固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反抗。
(1)对传统女性爱情观的反思对传统女性而言,爱情就是命运。她们“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推广成为爱情”。
缘于社会历史的挤压,以致萎缩于社会一隅,蔽在家庭一角的女性特别关注爱情婚姻生活。有一句话说:“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她们总是在某种特定的时候把男人当做整个世界,她们寄情感、希望、终身于她们所爱恋的男人,并在这种寄托中表现出毫无保留和不计后果的奉献。在她们看来,爱的尺度就是付出的尺度,于是她们不顾一切,把全部感情和希望的支点都放在所爱的男人身上。这种盲目的付出和不自觉的爱情方式,实际上已把自己降低为“性”的附庸,而放弃了自己作为人的一切,其结果往往是惨痛的。一旦男人抽去了她们赖以支撑的点,她们便完全空了。于是,便有了那无法消解的深重的失望。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白女性自然不会固守传统爱情观对她们的精神及肉体的剥夺,
“爱代表不了一切,男人更不是女人的一切”。她们的爱情观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热烈吟诵的:“如果我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枝木棉/作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所以她们才会讲:“如果一直碰不到我想要的那个人,我宁可不要婚姻,做个未婚妈妈。”
“没有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独,不幸福的婚姻是内心里的孤独。”
(2)对“男本位”家庭模式的排斥众所周知,传统婚姻有明确的性别角色分工,即“男主外,女主内”,除了家庭生活以外,几乎全部的社会生活都被男性垄断,女性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性”。传统女性认定男性是保护者,而女性当然是被保护者,男高女低,男强女弱,妻能以夫贵为女性的福气。绝大多数女性对自身所处的状况没有自觉意识,所以很认命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与男权主义抗争,女性今天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社会上又有一股力量开始主张“让妇女回家”,这也反映男权本位观念已深深扎根于许多人的头脑之中。男性本位对女性的角色期待,正如林语堂先生所形容的:“最好的标准妻子是要有新知识而具旧德性的女子。”他们要求妻子要“上得厅堂”
(美貌、气质高雅,谈吐不凡),“下得厨房”(要想抓住男人,先要抓住他的胃)。而这些“白领”知识女性显然已经自觉自立了,她们不仅要问:“女人,你为什么要按男人的想法设计自己?”她们还要有理性,善于反思。她们看到当社会发展,男女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家庭仍然是一个顽固的堡垒,固守着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分工。男性本位文化不消除,女性就无法从婚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尊重,婚姻对经济上已经独立的女性而言就只能是枷锁,而不是港湾。
(3)对传统社会规范的挑战调查显示,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婚姻基础不好。所谓婚姻基础不好,是指婚姻并非双方充分自愿和自由恋爱的结果,而是或迫于家庭社会压力勉强凑合,或权衡利弊得失草率成婚,或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有的女性离婚者婚前从未对异性有过兴趣,也从未产生过结婚愿望,但见周围适龄女性都结了婚,只剩她自己,深恐再不结婚将被视为怪异,于是违心地找对象,谈“恋爱”,匆忙结婚。还有的离婚者婚前与男方相识多年,并不相爱,但因“恋爱关系”已定,且同事、亲友都已知道,怕再改变跟对方说不出口,跟大家也无法交代,于是结婚。还有的离婚者因未能与情投意合的恋人结合,自己又不能没有个“家”,遂与别人草率结婚。这些女性为什么会在婚姻基础不好,甚至根本没有结婚意愿的情况下勉强凑合、草率成婚呢?除去当事人各种各样的个人原因之外,强大而统一的社会规范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到了岁数不结婚是违反一般行为规范的,会被视为“有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加入了“不婚一族”或“晚婚一族”,她们敢于走出来,向世人宣称“单身只是一种角色”。
她们在单身中找回自尊、自信,她们健康而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参与改革,拥抱生活。她们将自己的心情“修葺得前所未有的姣好”,于是便拥有了一份洒脱、宽容的气度,也有了坦然面对他人“注目”的勇气和释然。这种人生哲学是从女性的痛苦中升腾起来的,它反映了“白领”女性被赋权后所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