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和在成人生活中,感情依赖是实际情况。认识到我们每日的生活都离不开感情依赖这一最基本的主题。从我们一开始与母亲的关系到后来与朋友的友谊直至爱情生活,感情依赖贯穿始终,可以说它是我们感情生活中的食粮。妇女同男人一样都需要使自己的感情依赖得到满足。假如一个人知道她(他)能够依靠别人,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感情上的支持,她(他)就能够更加自信并更富有表达能力。但是,要达到感情依赖的满足,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现代人际关系的现状,如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异性相爱关系,政治联姻,密友关系,哺养孩子的方式和心理发展的方向等等,都要求人们更要注意并加以变革。作为恋人或者朋友,人们对待这种密友关系各自深浅不同的感觉,提醒我们事情有些不对头。当然有些时候你会觉得相处得不错,因为这是你对朋友关系或恋人关系掌握得恰到好处;掌握好了,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愉快。我们起码是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爱什么样的人,能对什么样的人倾诉衷肠,又能与什么样的人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感受。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渴望得到什么,也知道失望和受排挤时的痛苦。当我们与一些知己朋友在一起度过美好时光,我们会觉得是件幸事。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别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有一些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得到别人的赞许。工作和其它的一些活动是人生的体现。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别人的赞扬证实了人是有潜力的。我们是社会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彼此需要才能维持生存。虽然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很重要,但是却无法代替这种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相依为命是个事实,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好好想一想。相依为命,不仅仅是为了一片赖以生的面包,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联络。我们需要社会交往;我们需要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一个脱离了周围社会关系环境孤独生活的人是不会成为那种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也许是个活生生的人,但是他的想象能力,感觉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能力都不符合我们称之为人的标准。人类是生活在一起的并可以共同创造他们文化的群体。这一点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包含的感情和心理因素,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我们彼此的关注更有意义。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并非可有可无;第二,人类是有能力去改变自身的生活条件的,而且我们认为有必要去改变它。我们研究历史,分析历史上所发生的那些变化,并试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特殊的变化,而不是其它什么变化。通过研究历史和对现在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们认清了当前的新趋势。虽然我们也时常对这种大势所趋的局面感到迷惑不解,(而且这种感觉还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还要继续374探索那些积极进步的、合乎社会情理的发展趋势。在过去12年里,妇女解放运动发现了一些需要改革的领域,而且有些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将要发生。变革带来了新的组织形式,随着变革,“绊脚石”暴露出来了,同时使我们找到了踢开“绊脚石”的方法。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变化是指那些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发生的,而且常常还只有一丝半缕的变化,一般来说是很难具体指出来的。然而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社会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充满了艰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在的积极意义,这种改变构成了我们对依赖和亲密的基本观念。整个心理学说的发展相对来说一个新生事物,很多理论的形成也只是近一百年的事情。也只是在近期,一些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的学校才把研究人的个性发展的重点,放在探讨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的观点出发,以人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只好强调这一知识都是一些新观念。仅仅是在近10年中,对妇女生活和她们的社会次要地位所构成的新式的思维方法才刚刚得到普遍的认可。在心理分析学中,男女平等思想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男女平等主义者坚持认为,要想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在我们现在这种家长制社会结构中,妇女和男人各自的心理状态,以及哺育后代的方法。
而不应该因为我们自己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就一味地责怪我们的母亲,并抛弃这些心理。这种做法是简单粗暴的,是鼠目寸光的表现。同样,也不应该责怪父亲总不在身边。上述这两种责怪父母的态度忽视了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实际上,当心理学家指出母亲对我们心理形成的影375响时,他们都是在对我们社会的那种哺育孩子的方法的控诉。妇女的言行受她们的社会地位的约束,如果我们对此视而无睹,那么我们就不是在理解妇女,相反是在责备她们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