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

(2015-10-30 21:47:04)
标签:

婚姻

王夫人

情爱

情感

西西

    婚姻和爱情一样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婚姻生活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采用独特的男女两种视角讲述婚姻困扰,李子勋也分别以两种视角解读婚姻心理密码,针对复杂琐碎的婚姻家务事,讲述沟通之道,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拓展婚姻生活的快乐之旅。
  如果把婚姻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受育于两个人之间的浓情蜜语、山盟海誓。有些婚姻可能在它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夭折了;有些婚姻勉强诞生了,却带有许多先天不足;有些可能人是结婚了,但心还没有结婚……。

      用男女两个人的角度去解读婚姻,这样比较容易避免一种观念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狭隘。婚姻和爱情一样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一些说法也只是众多婚姻观念中的一种,既不是全部,也不是最好的。
 
 不知不觉,已过三十,每天独来独往,形只影单,心里不是不苦的。我的第一个男朋友是大学同学,谈了五年。他要出国,我去机场送他。当时我和他都以为只是暂时分开一段时间,没想到一年后他和一个留学生同居了。现在想起来也正常,可当时我很不甘心,想尽一切办法出国。签证迟迟拿不到手,时间一长,我的心凉了。凉了的茶只需兑点儿热水,凉了的心却只有时间才能暖过来。我拒绝了很多男人。不是我旧情不断,只是心灰意懒,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动情。27岁那年,让我动心的男人突然出现。 女人是感性的动物,我把自己整个扔进了爱情的狂喜中,我曾以为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但他点燃了我。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和他不会有婚姻,但我试图说服自己,没有婚姻的爱情同样是完整的。后来,我被他的紧张惊醒,他特别怕我怀孕, 他怕麻烦,怕自己的婚姻有麻烦。 但我要我的孩子,我也可以。然而,我能吗?爱我的人其实不懂我,我爱的人已经成了家。不愿做情人,不想钓金龟婿,我要的不过是个我爱他他也爱我的男人,可以白头偕老。 我的要求过分吗?
憾爱情要容忍遗
王夫人:
读西西的故事,让我感觉人类的情感历程总像是一种苦难的过程。情爱中的欢乐犹如朝露夕云,转瞬随风飘去,而对情爱的怀念和渴求却是一种永远的伤感,让人抓不住也赶不走。
我在一本类似《圣经》的书中读到过:“人本无男女,整日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地在这个世界中游荡,除了吃和睡,他们没有任何愁苦。这让上帝心生嫉妒,于是把人分为男女,让他和她不得不因为分离而整日生活在不完整感和孤独感中,寻找各自的另一半成了终其一生的追求。”果真如此,爱的过程就是弥合分离,回归一体的过程。
王先生:
我愿意把相爱看成是一种复杂系统,有生物学的因素、个性特征,有潜意识的重现和社会价值观的制约,等等。它们在同一时刻共同产生了一种“化学作用”,很难说哪一种因素是决定性的。“爱我的人其实不懂我,我爱的人已经成了家”这句话何尝不是一些单身女子的内心独白?换一种说法是:“得不到的总是美好的。”
王夫人:
 西西的痛苦来源于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不确定性,每一次坠入爱情似乎都没有竭尽全力,只是一种随遇而安。第一段爱情,距离和时间让爱情的茶凉了;第二段爱情,又被想有Baby搞得面目全非。爱的确很古怪,得陇望蜀,爱的付出没有止境,爱的索取也无止境。
王先生:
 不少人认为坠入情网是一种自我的解体,一种非理性癫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会变得毫无约束力。西西的情感生活是在全身心地投情和内心全面退缩中保持一种摇摆,要么是昏了头地爱着,要么就是被悔恨咬噬着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谁的心不经受情爱的自由性和婚姻的所属性之间不可协调的冲突?究竟是服从于婚姻恒久,还是服从情爱的更新?这一直是人类的伦理课题。
王夫人:
 西西应该在婚姻与爱情之间选择一种中庸之道,在忠实于爱情和渴求婚姻之间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人是可以带着遗憾来培植爱情、带着遗憾去摘取婚姻的,不能容忍遗憾的情感一定是不完整的。
应该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做不太完美的抉择,容忍不完美的人才能真正去品尝爱情。
有爱的人是孤独的
王夫人:
读西西的东西有一种孤凉凄清的感觉。有本心理学书说:“孤独的人,内心爱的动力较弱,情感易于受创伤,恢复起来也难。”西西在很长的时间里心灰意懒,拒绝了许多不错的男子,没有精力去动情,正说明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不太合群和合潮流的人。
王先生:
我不这样看!孤独的人恰恰是情感过于丰富,爱的欲望过强的人,孤独可以让感觉变得敏锐。我有一个朋友,是当代先锋派的女作家,她嫁过一次,爱过两次,但爱过她的人事后都说此人无情无趣。读她的小说,你会感觉文章里充满了激情、梦幻、细腻入微的感触和强烈的感官体验,个中温度热得让你耳红心跳,恨不能与她共情共舞。你绝不会想到她在生活中恰巧是个冷性的人。
王夫人:
 哦!我也见过这样的人,看起来很冷,但爱起来就不要命。表面上看,孤独的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幻想中,现实中走动的只是一个不被自己喜欢的躯壳。深入地看,孤独的人常常是自恋的不愿意与人分享情感的人。
 王先生:
 孤独更像是一种内心决定。人的个性有两个层次:一是内在自我(真实);二是外在自我(虚假)。成熟的人可以在两者之间从容变换,游刃有余以适合所处的场景。假如你拘泥于这种自我内涵和外延的是非差异,孤独就会油然而生。
 王夫人:
 一般而论,孤独的人很难被他人理解,被他人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被逐步曲解的过程。孤独的人在相爱中得不到相似水平的内心呼应,被呼应的过程正好是自由的爱被一步步磨灭和压抑的过程。那么,西西应该怎样来解脱自身的孤独呢?
王先生:
 古人言“游戏人生”,我看用来描述情爱非常贴切。在情爱中你不能太认真,太执著;也不能不认真,不执著。太认真你就变得孤独,得不到生动的情感体验,认真可以让你得到一种爱的形式,却失去了情爱中的魂,被称为“形似而神移”。不认真的随意看起来潇洒,其实,“形之不存,魂将安附?”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女子的独身看起来很美
 王夫人:
我比较相信人的情感需求是有阶段性的。青春少女时,对爱憧憬,内心感觉超越了现实的体验,爱得很纯真。大一点后,情感的需求与现实需求就需要和谐,那时的爱已经不自由。到更成熟的时候,爱就需要有结果,有婚姻的承诺。到最后,家庭成了情感的归属。
人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情爱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学习用现实的眼睛来审视情感的过程,是把爱变成一种交易的过程。不现实的人,不会对爱情论斤计两。
王先生:
 情感的阶段性更像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力,不用教导自己就会长大。像西西这样的饮食男女——已过三十,独来独往,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描述。西西像当代日夜兴起的女性主义者,她喜欢独立自主的生活,她的情感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但对真爱的追求却是执著而坚定。我接触过不少单身女子,她们并不排斥婚姻,但绝不为婚姻而婚姻,只能为爱情而婚姻,这样的女子应该是人见人爱的。
王夫人:
 独身的人,对情爱永远都不满足,不满足恰好是她情感可以保持时时生动和更新的动力。这很像是一种网络时代的虚拟,独处的人内心有个情感的虚拟社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