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爱中的自惑心理

(2015-09-30 00:59:39)
标签:

情感

心理

恋爱

爱情

男方

    各种字典、词典把“惑”释为疑惑、迷惑、困惑、惶惑。自惑,就是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惶惑。在男女婚恋中,也存在着这种自惑心理,形成了心理障碍,往往导致爱情的失败。为什么初次恋爱的成功率明显地高达于多次恋爱者;而恋爱次数尤其是双方恋爱次数都较多的人,恋爱的成功率反而较低呢?按理说,无论男女,经过多次失败,在爱情问题上的成熟度相应提高,恋爱的成功率理应增加,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惑心理在起作用。初恋的成功率高,就是因为不存在这种“自惑”的心理障碍。在众多的异性中,你看中了某一个人,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就是这个人有吸引你的地方,符合你的“审美意象化”,随着交往和了解的增加,更加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两人的情感是真诚、单纯、坦率的,心理的比较度低,不存在同以往的恋人相比较、以及懊丧与否的问题,只要自己感到中意,切合自己择偶的理想“模式”,符合自己择偶的审美意象化,就会自然而然地确定关系。多次恋爱以后,心态就不那么单纯了。他(她)会将现在的恋人与过去的恋人相比较;衡量他(她)们的优劣长短;他(她)会更加慎重其事,瞻前顾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力求尽可能避免重踏前辙;他(她)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更加世故,也更加讲求实际,心理的负担也更沉重,等等,这样,双方在谈情说爱时心有戒备,相互设防,缺乏初恋时那种纯真,矛盾冲突自然也就相应增多,恋爱的率自然也就比较低了。爱情的自惑心理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所谓爱情“自惑”,就是在爱情上的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怕惑、自我干扰,使自身产生了心理障碍,以致形成了一种爱情的自我阻力,自己乱了自己的阵脚。当然,谁也不会给自己过不去,但由于不自觉地干了一些蠢事,造成了自己爱情上的失败。
       爱情的自惑心理有各种表现,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卑心理。自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相貌平平,有的是因为身材矮小瘦弱,有的是因为有某些生理缺陷,有的是因为家境不好,有的是因为出身卑微,有的是因为学历不高,有的是因为职位低下,有的是因为过去曾有过失足,等等,不一而足。也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由于过去与异性接触少,一旦与性接触,就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卑,就像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中的曹茂林,他勤劳、朴实、忠厚而聪明,什么活一学就会,外号叫“七十三行”。他爱着同村姑娘孔淑贞,但他在孔淑贞面前,又害羞又紧张,狼狈不堪,甚至语无伦次,结果自然也就谈不下去了。
      这是最常见的自惑心理。二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人自身的长象、经济条件不错,自视甚高,提出了过高的择偶标准。据报刊调查,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有一些大龄女青年找不到爱人,就是这种自负心理在作怪。她们或认为自己出身于高干家庭,要求男方也是高干子女;或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优裕,要求男方的家庭经济条件至少不要比自己的家庭差;或认为自己是硕士、博士,要求男方学历比自己高,至少不要低于自己;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好,职们高,收入多,要求男方不比自己差。她们自我感觉良好,坚持择偶的高标准,不肯屈尊俯就,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就只好作“单身贵族”、“独身女郎” 了。三是对比失落心理。这是指一个人有过多次恋爱的经历,总是拿后面的恋爱对象与前面的恋爱对象比,这种相互对比必定会干扰心理的平衡效应,从而造成了爱情上的自惑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