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谈“爱之图”择偶类型
(2015-07-19 18:16:22)
“爱之图”原理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洛仑茨在他的实验中发现刚刚孵出的小鹅,眼睛刚刚睁开的瞬间,面前出现的活的东西,就被小鹅当作母亲。洛仑茨自己常常充当这一角色。一窝同时孵化出来的小鹅总是跟在洛仑茨的身后。于是动物行为学家们肯定了这样的事实,并提出了动物具有所谓“认母印刻”的说法。洛仑茨后来也遭遇到由他孵化出来的长大的雄鸟都向他求爱的尴尬事,原来动物没有乱伦禁忌,它们睁开眼睛看到的活的东西,既是自己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妻子”
,于是“认母印刻”对动物来说又变成了“认妻印刻”。人类有无“认母印刻”尚无可靠的证据,众说纷纭,人类也有“认妻印刻”却是有根有据。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一见钟情”之说,甚至是世人公认,无需证明。西方人提出了“爱之图”的观点,说每人脑子深处,都有一幅“爱之图”,现实中见到与这图相同或相似的异性,就会出现相爱恨晚、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等一种特殊的依恋、亲爱、亲近、爱慕之感。笔者的研究认为:“爱之图”的塑造应当归功于父母,或者是幼年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抚养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至成年脑子里仍留有父母年轻时的容貌,也许在现实中他们遇到的一见钟情的异性与父母(现时)已毫无相似之处,因为包括自己在内,人们对父母20余年前的样子早已淡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