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健康的标准

(2015-06-23 17:04:38)
标签:

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

年龄

自己

      以什么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不像生理健康那样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如体温、血压、肝功能等,可以通过医疗器械检查得出结论。心理健康与否只要尚未出现脑生理变化,难以通过仪器检查得出结论。所以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明确。
        而且,由于心理的复杂性,判断时还需要考虑对方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年龄、经历以及情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造成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上的困难。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提出了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判断准则。医学方面专家根据患者如麻痹性痴呆、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的症状和检测出的致病因素,认为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测定心理生理指标,进行判断。统计学方面专家提出应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为参照,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两端者为异常。有的专家认为应从功能方面进行判断,只要是自己觉得心理痛苦,显著地影响日常生活状态,就是病态。有的认为心理与行为经常有异于其他人,表明心理异常。事实上一般很少从单一方面来进行判断,而是综合运用以上准则,结合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提出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充分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是否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容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内,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些标准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流传广泛。国内外的其他学者也有各种不同的提法。经过综合归纳,提出适合我国语言习惯的标准:
1.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了解自己的角色;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从而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陷和弱点;提出恰当的自我期望,并在行为上积极实现期望,及时调整期望。自我概念混乱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保持自我,也能接受他人,包括接纳他人的缺陷与弱点。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往往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3.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或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出现适应困难,矛盾重重,或以幻想代替现实,或逃避现实,或经常产生对抗冲突。
4.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正常的水平。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容易有退缩、优柔寡断,或盲目行动、顽固执拗表现。
5.保持积极心境情绪主宰人的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虽然会有悲、忧、愁、怒等情绪,但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释放,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使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优势。
6.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儿童青少年时期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中年以后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晶体智力仍应继续增长,直至高龄。一般可以通过与同龄人比较或进行心理测验了解。智力正常才能有正常的认识活动。
7.心理行为适龄在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8.人格完整统一人格是一个人的各项重要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心理与行为协调,表现出一贯性、一致性。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可以对照自己,观察判断他人,对社会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