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对人们来讲,说起来简单,但有的时候做起来却很难。妥协的结局有时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两全其美或者是皆大欢喜,但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会丧失尊严,会背信弃义。人应该先学会对他人和自己的退让和妥协。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在有能力时也不宜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这才是真正安身立命、高枕无忧的处世法宝。
从容易接受的问题入手,以攻破对方的心理壁垒记得念书时,每次大考前,老师总是叮嘱我们,先做容易的,难的放到最后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果真越做越有信心,到最后,信心有了,不紧张了,思路打开了,难的也就变得容易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事从容易的入手,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考试,也适用于当事双方的谈判、交涉。在与人谈判或交涉中,你若想融洽会谈气氛,打消对方的戒备心,不妨从一些他易于接受的小问题入手。一旦小问题解决了,双方的戒备心就容易消除,会谈信心就很容易建立,彼此认同的情绪也逐渐蔓延,为解决最后、最难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有的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在交涉中有多项待解决的事情,那么,在刚开始时就应该把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提出来。在他们看来,一旦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话似乎也有道理。
不过,这样做很冒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想想看,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双方争议最大或积蓄多年难以解决的,要想一下子解决,通常不太现实。以此作谈判或交涉的第一事项,如果一开始就造成很大的分歧,双方很可能失去和谈的信心、等待的耐心。一旦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关系破裂,问题就难以解决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聪明的交涉者,往往会在开始时就以比较简单的问题作为讨论事项。在讨论这个事项时,他会说:“看样子没有别的问题,至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下一个事项与这个事项没有太大的差别……”
结果,五个问题中对方赞成了三个,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即使到了后面要讨论最大、最困难的问题,成功也十之八九。从最简单、最容易接受的事项一步步进入到较复杂、较困难的要求上来,这是让对方接受要求、满足你的苛刻条件的最好办法。让一步往往就意味着让百步的结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心理战术去办事会顺利很多。
比如说,你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别人帮忙解决,不要一开口就提出所有的问题,先选择一个对方容易帮忙解决的问题。这样,可消除对方的戒备心。如果对方的戒备心已消除,你再提出那些稍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对方答应过你几次,感觉你的问题都不难解决。当你再提出那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来,对方也往往会没有防备地帮你解决。相反的,如果你第一次就提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方最初就拒绝了你,恐怕你再提出其他容易解决的问题,对方也会予以拒绝。这方法也可以用于批评人,先批评对方不痛不痒的小毛病,使其易于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将矛头指向症结所在,让其不知不觉地全盘接受。心理策略从最容易接受的事项一步步进入到较复杂、较困难的要求上来,这是让对方满足你的苛刻条件的最好方法。让一步往往就意味着让百步的结局。人们的戒备心理就是这样,一旦第一道门槛被突破,便能让对方在不经意间做出许多让步而不自知,由此积累成大幅度的进展,最终达成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