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问题存在群体的普遍性

(2015-05-16 16:27:03)
标签:

心理问题

学生

问卷

障碍者

心理健康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心理问题就一直伴随着人们。就社会群体而言,有的时期心理问题表现严重,有的时期心理问题表现轻微。一般来说,如果社会动荡不安、变更剧烈,则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就多,如战争、动乱、社会制度急剧变更的年代就是如此;如果社会安定、祥和、没有剧烈的变更时,有心理障碍的人就少。
        今天,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的年代,社会经济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机制的引入,企业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都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你今天还在上班,你明天就有可能下岗,这种不稳定的职业生活使得许多人不再具有安全感,而是内心焦虑,危机四伏。于是,无论是干部、教师、工人,还是学生,心理压力都在增大,各种心理问题在不同群体中都普遍存在,无一例外。
         例如,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1996年11月1日对上海市100余所学校的3055名教师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者占48%,有明显心理症状者占12%,有严重心理障碍者占2%;1998年上海市教育局对上海市中小学学生调查发现,有15.04%的学生有心理障碍;2000年浙江电视台报道,浙江省中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79%;2002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中国3.4亿青少年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32%,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21.6%;在大学,1998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到大学生总人数的20.23%。南京铁道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历年入学新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精神焦虑者占14.46%,有情绪抑郁者占17.32%,焦虑和抑郁并存者占10.36%。
        笔者2001年对西北大学99级和98级学生调查发现,99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4.29%,有严重心理障碍者占5%;98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8.42%,有严重心理障碍者占7%;在1~4年级中,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为四年级,其次为一年级,再次为二年级,三年级心理问题最轻。有研究显示,研究生心理问题阳性率为37.3%,而本科生的阳性率为29.2%。中年人群、老年人群出现心理障碍的研究报道在专业杂志上频频出现。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中普遍存在。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分析

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家长,这本该承担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主要责任的第一人却少有精力或少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有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这学期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此而制订了具体的方案。

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现状,我们决定在三、四、五、六年级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普访,问卷收上来以后,我对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分析:

一、从问卷本身来看

    这份问卷题目出的不是很好,如第3题“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选择“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第18题“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可选答案“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从我了解的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与他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不诚实性。这就使问卷的可信度降低了。为此,我学习了相关的书籍,原来,在问卷调查一开始的地方应该把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份问卷,谁设计的,设计意图等一系列情况说清楚,这样才能消除被调查者心中的疑虑,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而且,题目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避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问题,像18题就容易使被调查者在做问卷时产生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为减少麻烦而做出随意的回答。

二、从一些问题答案的统计来看

我们从一些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况。

如,第1题“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五年级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选择的是“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其中有9人选择的是“D读书后赚大钱”。首先我们说无论有多少同学是随意性选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被调查同学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说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影响下了解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是一条真理。而少数学生的读书为赚大钱多多少少受传统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受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的不正常现象的诱惑。

第2题“课堂上老师提问”六年级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想一会儿再回答”,其中7人选择了“A马上回答”,19人选择了“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能认识到老师提问以后必须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龄和学习现状等问题,六年级学生与低、中年级学生不同,不愿意举手,等老师抽问才回答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状态。

第4题“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我对六(1)班学生的选择做为分析,其中选择A的12人,选择B的20人,选择D的11人,可见学生对期末考试都比较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成绩报告单,也可能是家长比较关注而影响到学生。11位有信心不紧张的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拔尖的,而是心理素质比较好,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分不开。

第5题“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仍旧是分析六(1)班学生,其中28人选择会不安,18人选择不会不安。从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进入青春期,比较独立,就问卷分析看,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十分希望有父母做伴。如今,父母时常因为忙于工作、应酬,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关注,本人认为这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6题“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我以六(1)班学生的回答做了统计,其中9人选B“没有眼泪”,7人选C“那是假的”,12人选D“非常激动”,其余同学均选择的是“跟着流泪”。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有些意外的,我发现被调查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理性的多,但同时也感到一点焦虑,他们的理性会不会给他们的情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也是社会必须要关注的。

第12题“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人,选B的没有,选C的18人,选D的27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班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理辅导课,因为一个人总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对健康成长不利。还可以看出一点——六年级学生对教师已经没有了依赖,对家长的依赖也不多,同伴交往成了他们主要的情感沟通渠道。

第13题“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其中选A的是多数,选B的10人,选D的10人;从这道题目的回答也可以看出班级与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此班的学生比较顶真,若正确引导,让它在学习、工作发挥其长处,那就是好事,若没有正确引导,让它存在于人际交往中,那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15题“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我也是对六(1)班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B的20人,从这儿能看出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增强自信。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需要的。

第16题“做事情不成功时”,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5人,选B的9人,选C的18人。我认为选A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我喜欢;选B的学生比较会做事,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选C的同学比较容易放弃,当然也不排除明智的特例。

从问卷情况来看,学生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与咨询,相信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渴望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应该努力学生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做学生的心理顾问,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