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们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是一个连续体,它们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关于心理异常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直到现代,不同学派的学者基于他们各自的理论,对心理异常的概念仍有不同的看法。
心理动力学派精神分析理论把心理异常看作是幼年时期所造成的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的欲望或情绪冲动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性欲冲动通过转换性机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伪装的显现;行为学派则认为心理异常是一种通过某种特殊的条件反射(行为学习)所获得的异常行为表现;认知心理治疗学派认为人的情绪与行为是受认知过程影响的,因此,特别是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就是由于错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我们认为,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主体)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
如果这种歪曲反映导致了人的行为紊乱,并破坏了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又不能用一般常人的方法加以纠正,就会产生心理疾患(精神疾病)。心理异常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从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如记忆、表象、思维、想象等;从情绪、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到智力结构、人格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可表现出异常。
但在心理异常表现中,最常见的有感知过程中的错觉与幻觉;有记忆过程中的遗忘症;有思维过程中的妄想和某些言语逻辑障碍;情感过程的异常表现多为焦虑、抑郁和恐惧;意志行为的异常多表现为兴奋躁动、动作迟滞或怪异行为;智力异常可表现智力迟滞或痴呆;人格异常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人格偏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