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感悟:巧借外势,以强健自身
(2015-04-10 00:19:40)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人的成功,往往要借用外力的帮助。不管他如何有才干、有魄力,如果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诸多潜质,他应该能够审时度势,知道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策略;他知道在条件不利时保全自己,在条件有利时发展自己。“巧借外势,加强自己”也是他们常用的一种手段。利用外物的力量,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哪个智者会放弃这样一条捷径呢?在中国古代,许多身居高位者;或者不甘失去昔日威风,企图东山再起者;或者为了维护目前的地位,以期更进一步者,都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尤其在天下诸侯并立,相互纷争的时代,弱肉强食,稍不小心就可能会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第六势;而在此时若有些谋略,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强者,所谓章
“乱世出英雄”。
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唯恐仁成为“鱼肉”;同时又紧盯着天下大势,一旦有机可乘,就充分利者爱用有利条件,力图成为“英雄”。人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总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所善借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群臣多次谏诤,都不能使刘邦回心人转意。皇后吕雉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派人去向张良讨主意。自从力方刘邦平定天下建立西汉以后,张良就一直称病家居,不问政事。能勃此时被吕后苦苦请求,只好说:“依我之见,要想保住太子不废,发只有请太子屈尊,去把‘商山四皓’请下山来。”“商山四皓”是左手老子右手孔子
———感悟中国式智慧当时天下闻名的四位贤人,一位叫东园公,一位叫绮里季,一位叫夏黄公,一位叫角里先生。这四人从秦朝时就在商山隐居,不愿出山为官,只求与山林为伴,每日悠闲自在。因年老须发皓白,人们称他们为“商山四皓”。刘邦做皇帝以后,也很敬重这四人,很想请他们出来辅佐他治理天下,多次派人去请他们,委以高官厚禄,四人都婉言谢绝了。刘邦很失望,但更加敬重他们。吕后听了张良的主意,就让太子携带厚礼亲自入山去拜四皓为师,把四皓接到长安来。刘盈从小在乱世中长大,当了太子以后也并不自恃位高,而是谦恭有礼,温和淳厚,在“商山四皓”面前他更是有礼有节,谦逊有加,“商山四皓”为其诚挚所感动,跟他来到长安,并且逐渐喜欢上这位平易近人的太子。刘邦病危时,决意要废太子而立赵王,张良去劝谏也没有说服他。
张良回来告诉太子如此如此,太子依计而行,带上“商山四皓”去探视刘邦。刘邦见到太子身后跟着四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就问他们是谁,太子说:“儿臣知道父皇敬重“商山四皓”,特地请他们来拜望您。”刘邦听到非常吃惊,对“商山四皓”说:“我多次请你们下山你们都没有答应,今天怎么会跟太子来了?”“商山四皓”
说:“太子为人仁厚好德,敬老爱幼,礼贤下士,这是天下的大福。我等不才,愿意辅佐太子,巩固大汉江山。”刘邦沉默不语。太子走后,刘邦叫来戚夫人说:“我不能立赵王为太子了。现在太子深得天下人心,羽翼丰满,且礼贤下士,颇有人主之风,又得到‘商山下四皓’辅佐,定能治理好汉朝江山,这是刘氏之福天下之福,我也篇不能逆天而动啊。我死后,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刘邦在卧榻上孔做了一首歌:“鸿皓高飞,一举十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子的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戚夫人听后欷歔流涕,却智也无可奈何。慧刘盈听从张良的计谋,依靠“商山四皓”的名望保住了太子地位。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