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2015-03-30 00:46:42)
标签: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人道主义 |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同继承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的传统有内在关系,又同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有密切相关。人道主义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 83现实的个人幸福。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解放,强调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促使人得到充分发展,正是继承了人道主义的传统。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也很大,它既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灵感的主要来源,又是其内部的一种哲学主流。罗洛·梅在50年 代就把存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介绍到美国,他和同事合著的《存在》一 书被视为60年代人本心理学家的“圣经”。我们说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因为两者的基本精神一致。
首先,体现在研究对象和宗旨上,存在主义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而人本主义心理 学同样强调应把独特的个人及其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个人 第的主体体验、自由选择、创造与责任。其次,体现在研究方式和涉及的三章心理学问题上,都“批判了僵死的方法论和对某些预定领域与模式的闭 学锁性研究”,都“集中注意人对他的存在的体验”。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人习心的理解有很多涉及到心理学问题,已经被人本心理学家所继承和发挥。理例如雅斯贝尔斯(KarlJasers)认为“只有承认生活中的挑战,敢于迎理p论上去的人才能生活得富有意义”。萨特(Jean.Paul.Sartre,1956)强调,人的行为受他的目的而决定,他的目的是他生活的“基础设计”,“人就现是他希望成为的人”。
存在主义直接来源于现象学,并成为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育心而现象学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影响。首先,从研究方理学法上看,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即反对将复杂的现象分析简化成最基本的元素,再由这些元素的性质来解释整体的理论。特别反对有S—R的简单符号和潜意识冲动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经常把现象学看作是一种研究主体的直接经验和内省报告的方法,强调心理学研究应该以“回到事物本身去”为开端,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内部体验作为自然呈现的现象看待,重视对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或实证说明,因为个人现象场是可靠的数据来源。
其次,从研究内容上看,人本主义心理学非常重视作为欧洲现象学核心主题———意向性(intentionality)问题,强调了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和意识指向性,坚持认为人的行为除了意识之外,没有其他原因是他自身的起因。正如罗杰斯(CarlR.Rogers,1951)所说:“每个人都存在于一种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着的经验世界之中”。由此可见,作为西方人学的时代精神和主要思潮的存在主义,在反对客观主义和极端决定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主题,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强调直接经验的描述和意向性,强调自由、价值、责任、自我等方面的研究上,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给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柱,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哲(CarlR.Rogers,1902~1987)学基础。
前一篇:太原心理医生:善用自己人效应
后一篇:认知疗法-改变患者的现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