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被年轻人误解成什么了
(2015-01-24 01:11:12)
标签:
情感爱情女孩男孩火焰 |
很多年轻人,特别是20多和不到20的女孩子,在恋爱遇到挫折时,就会想,爱情为何那么脆弱。
似乎这吧里也有过一个主题贴——意思是“爱情需要保鲜”。
这就可能无意中引导这样的女孩进入一种思维误区,即女孩爱上男孩,产生了爱情,女孩说“我拥有了爱情”,好像爱情可以独立于个体人而存在,而爱情的性质呢?它似乎是某种物质实体,不然何谈“保鲜”以及女孩怎么会说爱情“没有了”。如果爱情是一种文化,就要用“流行”来形容它。但爱情不是实体也不是某种文化,而是个体人对所爱对象的一种情感。用心理学的语言,情感由神经心理活动产生,并可以外显于具体的表现。相关神经系统既然可以活动以产生爱情情感,那么也可以降低活跃度以使情感消失。
爱情就像火焰,是被加热后的空气,不考虑烧伤的因素,手是无法抓住的。如果不加热到一定程度,就看不到火焰。火焰是热空气的一种存在形态。爱情情感是一种心理学名词,是用来表达心理活动的,表达心理某种活动的存在状态。但是爱情这种状态不像火焰那样能被看到。因为爱情一词是抽象表达,火焰是自然物质的形象表现。(最后会说说什么是抽象,因为有的吧友可能对这个没兴趣)
爱情必须是双方彼此都爱,才令双方都开心。如果有一方对对方没有强烈的兴趣了,比如男对女没有开始时的兴奋劲了,那女的可能就觉得爱情没了。女的就很疑惑,为什么会没有爱情的,这是因为她不知道爱情是怎么产生的。爱情的确产生于神经系统的活动,但神经系统也不会凭空活动呀,它得受到人体感官的刺激,这可是心理学常识。这感觉刺激对女孩来说,主要是男孩对女孩的关心、幽默等等。而男孩对女孩的爱,感官刺激有两种主要可能,要么以漂亮、性感、温柔等外在刺激为主,要么以女孩有知识有独立思想、善解人意、幽默大方等内在的精神刺激为主。
女孩和男孩的恋爱其实是在进行着资源的交换,男孩主要资源是经济、知识,也就主要是智力,而很多不懂爱情的女孩的主要资源却只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比如漂亮和性感。女孩的这种资源会慢慢在交换中贬值,这里不考虑“青春不会常在”,就算是天天看着同一个美女,也迟早会审美疲劳的。有的人觉得恋人和夫妻还是隔一段时间见一次比较好,但这只是逃避问题。恋人和夫妻双方都不愿意为了配合对方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又说服不了对方为了自己而改变,(因为合不来就分嘛,凭什么要为对方忍受满足自己欲望的巨大痛苦。在吵架想分手时,则想,好男孩(好女孩)多的是,干嘛只在一棵树上吊死)。恋爱中维持关系的成本远高于分手的成本,使得一些恋爱男女缺乏足够的心理动力去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的整个生活。
而要让维持恋爱的成本远低于分手成本,或者说,维持恋爱的经济和心理收益远大于分手的收益(在做某件事中,如果不考虑外在因素,则成本和收益的增大减小都是相对的),就必须让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极度重要性,或者双方都觉得对方对自己极度重要,“和TA在一起,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要满足、踏实和对生活有激情,而且让我看到未来的美好生活”,这种感觉如果只是一方有,则关系还不是很牢固,因为另一方的分手成本远低于对方。只有双方都有这种感觉,彼此相爱的关系才是固若金汤。
但是这样的爱情太稀缺了,稀缺到很多女孩甚至男孩都不相信它的存在,就也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和某个男孩产生这种爱情。既然不知道怎么产生,而且只见于文学等不现实的作品,那就只能当它是虚幻的了,就像神话故事——啪的一下,奇迹缘份从天而降。
什么叫抽象,即用某个符号来表达某种意思。符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动作,可以是文字,总之是用来表达的。不然你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的意思是啥意思。抽象就是把原来意思所包含的具体形象“抽掉”。
比如表达“人”,画一幅逼真的彩色人像,相对于活人,是抽象表达;用简单的线条勾出人的外形,相对于逼真的彩色人像,是抽象表达;画个小圈,下面写个“大”字,相对于简单的线条勾画,是抽象表达,而最抽象的符号表达,就是写个“人”字。这是侧重表达任意个体人的整体存在,如果要只表达人的数量,那只写数字就行了。
心理学离开正确的哲学思维,语言文字表达就要发生重大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