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医生: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
(2015-01-19 01:32:04)
标签:
情感心理咨询自卑感自己逆反心理 |
(1)身体和生理因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学生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不端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而产生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是这方面有缺点的人越敏感,越要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强化自己的缺点。于是精神压力重重,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离群索居,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2)能力因素。有的学生在中学时成绩较好是班上的佼佼者,也易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进中专或高职后,发现比自己强的人多的是。而且学校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除了学习外,其他能力显得比较重要了,于是重新审视自己,产生强烈自卑感。
(3)家庭因素。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由于家里贫困,穿着不好,知识面较窄,信息不灵产生自卑,觉得比别人低一等。
(4)挫折经历。由于考试的挫折或人际方面挫折导致自卑。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青年在交往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对待这种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这种不良后果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内心,并不断膨胀,以致丧失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业、工作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甚至对整个自我认识消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5)他人的态度。自卑往往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如果一个小孩子无论他(或者她)多么平凡,但是他(或她)一来到世上就受到家长的呵护、肯定,亲戚朋友的赞美,老师的表扬,他(或她)就会充满自信;反之,本来是个优秀的孩子,如果父母嫌弃他、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都否定他、贬低或打击他,久而久之,那种内心深处的自卑将长久伴随着他。所以,爱和表扬是自信的源泉。 (6)自己对自己的态度。除了以上客观因素外,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自我认识的问题,因为,即使是有以上客观原因的人也并不一定就产生自卑。调查发现,真正在某一方面能力不高的人,倒不一定是自卑感强烈的人,而在那些具有一般能力以上的人中,条件较好的人中,也有许多自卑感强的人。根据著名的詹姆士公式:自尊=成就/追求,一个人自尊与成就成正比,与追求的高低成反比,这就易导致追求越高的人,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越易形成自卑的缘故,这说明自卑与个人的抱负水平有关。 在青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对象中,以上原因所起作用各不相同,如在青年初期,生理因素是导致自卑的主要因素,而到了青年中后期,能力因素是导致自卑的主要因素。
①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和不足,无论自己长得高还是矮,胖还是瘦,美还是丑,我就是我,是人类的一个特殊体,我以我的存在标志人类的千姿百态,我以我特有的美在装点着这个世界,就像树有松树、橡树、柏树、桂树,你能说哪种树不美;石头从质地看有沙石、岩石、陨石,从形状看,有方形、长形、椭圆形、尖形,你能说哪一种美?哪一种不美?遥看宇宙星光灿烂,我无疑就是那其中之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又不顾影自怜。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②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长处。人总是有优点的,需要的是发掘,如果你列出自己的所有优点,并且反复地强化这些优点,你就会逐渐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愚蠢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强化自己的优点,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学会赏识自己,就会克服自卑。
③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低或过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奋斗热情,反而引起惰性;定得过高,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超过自身能力,达不成则易引发“失败感”。所以,“抱负水平”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条件。
④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人群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对于自己的正确认识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的。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楚与他人的差距,同时也可展示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⑤正确对待失败。青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英国著名教授汤姆逊在总结自己工作成功的经验时,把它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4.强烈的独立倾向与逆反倾向 由于生理发育上的逐渐成熟,心理成熟已达到一定阶段,青年人在自己心目中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成人式的自我;成人感产生后,他们希望自由、自主、独立,希望摆脱幼稚,摆脱束缚,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干涉、指责、控制,表现出极强的独立倾向,但又由于其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心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内在的需要与外部环境的限制之间的矛盾,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就会造成不愉快的冲突、烦恼以及同一般人背道而驰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也有个性差异。如:有的是由于独立性的发展,未得到应有的理解、信任、承认和尊重而引起的,其表现是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行,你说不能干的事我偏干,看你把我怎么样,或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而且越来越不行;也有同学的逆反心理是因为对老师,对领导的做法有意见,不论老师或领导的话是对是错一律持反感态度;还有的是由于个人认识水平不高,或本身的其他缺点,导致的盲目、武断、偏激、固执而引起的,如有的同学把不遵守纪律,与老师、领导对着干视为勇敢,与同学、与班集体格格不入视为有个性。
前一篇:心理咨询故事:老喇嘛的禅定
后一篇:心理咨询感悟:看重自己,欣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