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定义及其分析
(2015-01-06 01:25:4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就是人际交往。根据交往的功能,可将交往分为工具性交往和满足需要的交往两类。工具性交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交往都属于这种类型。满足需要的交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解除内心的紧张,求得对方的同情和理解。这种形式的交往主要在于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人际交往划分为不同的形式,按人际交往的组织系统,可将人际交往划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按交往是否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可将人际交往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按交往主体的性质,可将人际交往划分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按信息传递的方向,可将人际交往分为上行交往,平行交往和下行交往。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
言行是人际交往的沟通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手段达到交往目的。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同时,交往传递信息后,会对人们的心理发生影响,这就是交往的心理功能。人际交往能够协调共同活动,使社会成员有秩序地生活;能够传播健康的社会思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同时人际交往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促使个体的社会性意识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人际交往无论对社会的稳定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