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医生:行为主义疗法
(2014-12-25 17:55:17)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弗洛伊德
|
|
正当弗洛伊德在欧洲营造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时候,在前苏联和美国却在发展一种与之相对抗的理论——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太抽象了,如无意识,就给人以含糊不清的印象,以至于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再则,弗洛伊德宣扬生物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先天力量——本能决定着人的行为,而行为主义者却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力量(环境)决定的。行为主义者为了能从客观上驳倒弗洛伊德的理论,便积极从事动物实验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应用于临床,形成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一词是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和林斯利(O.R.Lind-sley)于1954年首次提出来的。因此,行为疗法不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是由生理和心理学家把实验室的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成果转化并应用于人类临床以矫正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
所以行为疗法与精神分析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根植于实验的发现之中。行为主义疗法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在病因上。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行为主义则注重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症状。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症状是由潜隐的内心冲突引起的,而行为主义则认为这些症状都是由错误的强化而习得的。
精神分析注重人的内心,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言语沟通;而行为主义则注重的是外部环境,治疗者与病人之间主要是通过相互作用。两种疗法都承认过去经验对人行为的影响,但精神分析更注重儿童时期的经验和内心冲突,为了寻找其症状产生的根源,花费的时间长,疗程长;而行为主义治疗直接针对症状,改变错误行为,不管其产生的原因,故疗程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