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人类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感知它的存在;说它年轻,是因为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对人际交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人际交往的研究也越来越科学化。不可否认,人际交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位古代的阿拉伯哲人就曾经说过:“一个不会交往的人,就犹如陆地上的船,永远不会航行到人生的大海中去。”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与表白如影随形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才能了解别人;
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越是不作沟通,越是有意设防,就会越难以使人心达到交融。沟通需要主动,一味地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等不来“好人缘”;沟通需要技巧,能沟通不等于会沟通,善于沟通者知道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交际方式;沟通需要口才,口才能为你铺平沟通的道路,能帮你的交际书写和谐的华章。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
“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这次实在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就担着柴走了。结果大家想必已经知道了,最终秀才也没有买到柴。由此可见,平时我们沟通的时候最好使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目的。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
生活中,朋友之间需要沟通,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沟通
……然而,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要打开人心这扇紧闭的窗户,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小佳是某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家在本地,所以免不了 关注人际交往有些地缘上的优越感,加上她又是家中的独生女,所以做事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从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同寝室的同学对小佳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爱理不理,偶尔还加两句冷嘲热讽。每次室友聚在一起聊天,看她凑过来,就会自动散开,大家从没开开心心地跟她多说过几句话,平时室友们一起出去活动也从来不带上小佳。这种情况让小佳很难过,她回家哭过,也向爸爸妈妈抱怨过,可他们也无能无力……最后,小佳在寝室实在待不下去,只好回家住,这也让她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佳不是选择抱怨和逃避,而是能和寝室同学好好沟通一下,了解到大家疏远她的真正原因,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我们快乐生活的一块基石。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实际上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是非常善于和人沟通的。看一下我们周围可爱的孩子,他们和陌生的小孩在一起,五分钟就会玩得很熟,完全没有障碍。后来我们为什么渐渐变得不那么善于与人沟通了?原因在于我们逐渐在心里设置了很多的界限,不允许自己随便说话了……我觉得有两点对于与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是换位思考,另外一点就是能够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
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更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开启与他人心灵之间的那扇窗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