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自己的调适心境的方法
(2014-11-08 23:18:53)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发现,普通人一生平均有30%的时间处于心境不佳的状态。这种状态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没有人愿意成为不良心境的奴隶,为了与之作斗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适于自己的方法。
121
调适心境的方法林林总总,归结起来,不外两大类:第一类方法用于平时,它的作用是增强对不良心境的免疫力,也就是所谓的“养心在平时”;第二类方法针对具体的不良心境进行化解。每类方法都包含数十种具体的方法。但我们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方法,那太费事儿,也没有必要,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自身实践,找到适于自己的调适心境的方法。下面列出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供您参考。第一类方法能够让您的心境不再脆弱。
1.
从小做起。从婴幼儿起,父母就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防止孩子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耐心说服,但是严禁打骂,以免伤害他们天真的心理。儿童时期的任何心理创伤,都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心境发展。同时,应该特别注意防止无原则的溺爱,因为这与打骂一样,都会导致不良心境。
2.
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人到中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会有所减弱,就很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所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中老年性疾病,改善身体状况是非常有好处的。一旦做到了预防疾病,改善身体状况,就能让人处于良好的心境之中,而良好的心境反过来又会促进疾病预防和身体状况的改善,形成良性循环。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坚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如散步、徒手操、慢跑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活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要有目标。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在生活中,目标就是人的生命的意义,没有目标,生命的一半就失却了。对于那些为目标而存在的个体来说,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生命的价值。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122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所以,人一定要有长远目标,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小利蒙住了眼睛,迷失自己。我们有长远目标,才能获得更多,走得更远。追求事业就是追求目标,这能够让您领略到满足感和愉悦,对心境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没有追求,就等于缺乏奋斗目标,就会令您感到迷茫,产生刻板重复的不愉快情绪。
4.
培养幽默感。专家解释,所谓的幽默感就是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与自己互动的对象感到愉快的言语或举止。幽默是一种智慧,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处世方式,同时,幽默也一种生存的技巧。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就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人,也比较容易获得友谊。幽默感常常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对缓解压力极为有益。研究发现,经常运用幽默的人,健康问题要少得多。医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健康机制。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日常生活的小事同样可以导致心身疾病,但一个幽默的人常常能够善待困扰,缓解矛盾,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恢复心理平衡,从而保护自身健康。关于幽默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多读、多听一些幽默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同幽默感强的人多交流沟通,以此丰富自己的幽默词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在内心深处时时感悟幽默的巨大力量,从而让自己刻意注意生活中关于幽默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幽默是一种自卫行为。学会幽默,就能够减轻心理的挫折感和忧愁感,能够求得心理安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自我心理保健良方。
5.
养成轻松乐观的习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成衰弱而有余。”德国政治家罗莎·卢森堡也说:“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
是的,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而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因为乐观的人认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包括奇迹。一个连奇迹都不敢相信的人,又如何能获得奇迹?悲观的人麻木不仁,乐观的人则会立即行动,奇迹就会掌握在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人更健康。乐观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会改变一个人看问题的态度,态度的改变会成就对人生的改变。所以,树立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自身的健康,要知道,乐观的人能够积极地接受挑战和应对不幸。乐观是每一个人需要保持的一种心态,一旦保持这种心态,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把握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而不会偏离。拥有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乐观心态促使人的免疫系统抵抗力增强,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一般就很少去造访他。所以说,乐观的人是幸福的,而悲观的人是不幸的。乐观的人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痛苦和幸福。总之,轻松、乐观和愉快对人总是有益无害的。培养乐观的良好心境,必须避免怨天尤人、指责社会、挑剔别人;学会接受既定的现实;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压抑自己的快乐,该乐就乐,想乐就乐;在家庭生活中,尤其要养成和悦谈话的习惯,要懂得营造乐观的家庭氛围。
6.
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在现代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交往。一个人如果有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表现,心目中就只会有自己,很少会想到别人。别人就会觉得他不易相处,不易合作,最后影响学习、工作,也会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更会让自己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做事退缩和心理孤独。长此以往,必将有碍于身心健康发展。要懂得,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过于封闭自己,就会影响自身的交往能力,使自己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也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变得对外界事物缺少兴趣,反应迟钝;更有甚者,会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出现害怕、紧张等状况时,可以强迫自己多做几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有效缓解。除此之外,也可做一些运动来帮助自己稳定情绪。例如,将两脚平稳站立,然后把脚跟轻轻地提起,坚持6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50次,每日做3次,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参与交往,形成良性循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应对应激事件。不够成熟、社交不广的人,往往对他人怀有敌意,讨厌别人,从而与人疏远,乃至陷入孤立。等到茕茕孑立时,便顾影自怜,觉得受人排挤,心境日趋恶化。
7.
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时光稍纵即逝,我们拥有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拥有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拥有的一切,都值得自己去珍惜。应该为自己拥有的平凡的世界叫好,为自己拥有的普通的生活喝彩……珍惜所拥有的,踏踏实实地去做平凡的事,走平凡的人生路。人不能没有期望,但不能只靠期望活着。不要总认为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才最珍贵,最可惜。只有珍惜自己既得的所有的拥有才是弥足珍贵的。珍惜自己拥有的,才能享受生命赐予的欢乐,生命才能得到超越并实现永恒。
8.
勇于决断。有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决定,这个世界将绝不会原谅你。众多事实证明,要想勇于决断,就应该做到:怕什么就去做什么,做一个主动的人,不要等到万事具备再去做,要积极行动起来……
只要勇于决断,犹豫不决的恐惧感自然会立刻消失。可以将这个理论运用到我们的下一次尝试中,当我们再次犹豫不决时,记得这句话并真正去尝试,自然就能得到答案。正所谓“错误的决断比不决断或犹豫不决要好。”决断错误可以修正。不决断或犹豫不决则会导致压力的产生,有损身心健康。
9.
信赖他人。不要将所有的重担和责任背负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要信赖他人,做到责任分担,学会同他人合作。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合作意识,要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也只有信赖他人,才能积极合作。只有积极合作,才能产生足以应对难题的力量,才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信赖一个人不是用言语传递的,而要用态度来传递。懂得了这些,相信就不难做到信赖家人、信赖朋友、信赖医生、信赖周围的人了。信赖他人,就会让自体会和拥有说不尽的快乐。
10.
不拘琐事。生活中一些让我们感觉烦心、承受不了的事情,大多是一些繁琐的小事。我们忙于这些琐事却见不到什么成绩,如果想不被琐事浪费太多的精力,首先就应当将时间集中于最重要的事情上去,做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工作,才会使得生活变得既有效率又轻松。不要为小事生气,不拘泥于琐碎之事。一旦对琐碎之事过分担心,就容易被压力压垮。要培养全局着眼、大处着手的气魄。
11.
注意休息。人的生命就像一张弓。在射箭的时候,弦如果拉得太松,箭就射不远。弦如果拉得太紧,虽然能射得远,却也很容易断。所以,要想让弓箭永远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松紧适度。所以,我们要调整一下作息时间,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劳。一方面要注重静态休息,也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发现,睡眠充足者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更乐观;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动态的休息,这是大脑过度疲劳时所必需的。动态的休息是指离开学习或工作的环境,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正是这些活动能使我们已经疲劳的、处在相对抑制状态的大脑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能为大脑的再次兴奋和进入有效的工作状态做好准备。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40岁前用健康去换金钱,40岁后用金钱去换健康,可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单行道,无法回头。伟人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但愿我
们能从这些文字中得到一点启发。善待自己,休息一下吧!
12.
培养自信心。生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论患了哪种疾病,如果能有坚强的自信心,就能动员自己体内积极的力量来抗病,这就有利于征服疾病。这种信念的力量,也就是自身的“精神免疫”。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大脑皮质就会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德国免疫学专家赫尔曼·盖森在《免疫训练》一书中写道:“每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都有实现的倾向。这个定律不仅通过精神-神经-免疫学得到了证实,而且赢得了实际应用的意义。”所以说,坚强的自信心不但能使许多疑难疾病自行愈合和康复,而且在危急时刻,坚强的自信心往往更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化险为夷。人生离不开自信,因为自信支撑着人生。有关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在“自信与养生”一节有过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类方法帮助您化解具体的不良心境。
1.
理性分析法。首先承认某种不良情绪的存在。例如对黑暗心存恐惧,要想去除这种恐惧,先得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找出产生该情绪的原因,例如,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对黑暗有恐惧反应。如果发现这种恐惧原本就并不真实存在的话,恐惧的情绪就会慢慢散去。如果发现某个情境确实具有危险性,那么,就进入下面的步骤:寻求适当途径去克服那些危险的东西,或是设法避开它。
2.
意识控制法。人的意识能够调整情绪的发生与强度。很多人在成绩面前喜而不狂,在讽刺、挖苦的刺激面前怒而有忍。之所以会有这样喜怒有度的情绪,是因为平时不断强化意识修养,提高自控能力。
3.
注意转移法。当发觉自己陷入烦恼的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当马上转移注意力,凝神于其他的事务。一次剧烈的运动,一段轻松愉快的乐曲,都可以帮自己摆脱忧郁心境。
4. 自我提醒法。当意识到情绪变坏,马上就要大发雷霆时,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
“要冷静,不要发脾气,因为发脾气一点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辅以深呼吸,设想已经把胸中的怒气全都吐出去了。这样做就可能重新恢复理智,有利于解决问题。
5.
自我疏泄法。当因为某件事被人误解时,要学会疏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关起门来,任委屈的眼泪流淌,也许会感到轻松一些;或找知心的朋友倾诉一下,既可以得到安慰和鼓励,又可以一起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6.
换个角度看问题。事物本身有好有坏,而我们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注意力对准了事物的哪一面,对准好的一面就会令人欢欣,对准坏的一面就会令人沮丧。当我们与身边的人发生争执而导致情绪不佳时,可以转而回想他的优点和过去一起愉快相处的经历,就会渐渐地平息怒气,从而改变自己消极的心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