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宠儿”心态

(2014-10-08 18:04:42)
标签:

高等教育

精英教育

毛入学率

大学生

心态

     “如今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一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一语点醒梦中人”。在当今社会,对于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很多知识精英们会认为,大学就意味着工作,甚至意味着是铁饭碗式的工作。如果是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确实拥有众多优势,但是在普及教育阶段,大学生只意味着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好坏并没有多大的关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一个国家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15% 到50%为大众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1997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仅为9%左右;而到1998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为108 182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万,2000年为221万,2003年则达到382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第五 17%。

       这个数字并不包括那些被父母送到海外上大学的人数。根据这些章数字,中国虽然还不能说是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阶段,但是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却是不争的事实。竞争在以前的精英教育阶段,通过淘汰率特别高的高考,在人才选拔上职是优中选优。然后,高校按照国家计划需要定向培养,毕业后将毕业生场一一分配到早已安排好的用人单位。拥有了大学毕业生身份,就意味着智拥有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对于这种安排,几乎没有人会提出异议,毕竟慧大学生就等于是社会精英。然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考上大学只代表生着社会成员个体达到了这个标准,并不代表着会端上“铁饭碗”。涯︱大学生应放下宠儿心态,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担任国家公职以及获得高层管愈放理职务的特权,能力的大小才是在职场拼杀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个需要下指出的是,当媒体对于不少七八十岁的外国老年人仍在攻读大学学位而惊路奇时,就是由于国人忽视了大学生其实只是一个评价个人素质的条件。愈宽告别“精英意识”,中国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种转变是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但是“就业不足”和“有业不就”同样存在。虽然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不要再受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定要跟紧时代的步伐,给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