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洛依德的精神气质学说

(2014-05-24 22:29:31)
标签:

佛洛依德

气质

导论

同时

前提

杂谈

  ①许多人,无论是心理科学的圈内人士还是圈外人士,满足于设定只有意识才是精神的;在那种情况下,心理学除了从精神现象中把知觉、感觉、思维过程与意志区分开,就没有其他事可做了。然而一般都会同意,这些意识过程并不形成一个完全的不可打断的系列;因此没有剩下任何选择,只有假定存在有生理或肉体的过程与精神过程同时发生,并且它们必定只能被认为较精神过程更为完整,因为它们中的一些过程可以与精神过程同时进行,而有一些可以独自发生。若是如此,把心理学的注意力放到肉体过程上面就是可行的,就在这些过程当中寻找心理的本质和对意识过程的另外的评价。不过,大多数哲学家、也有许多其他人,拒斥这样做并且声称精神中有无意识的东西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那却正是精神分析肯定会断言的,是它第二个基本的假设。精神分析把所假定的肉体伴随现象解释成是真正精神的,所以在一开始不考虑意识的性质。这样做并不是绝无仅有。许多思想家(如西奥多·利普斯②)用同样的语词下过同样的断定;对什么是精神的这一问题的通常看法普遍的不满意,导致了一种日渐紧迫的 ①有一种美国的行为主义教条为典型的极端的思想,认为可以有一种无视这个基本事实的心理学。
       ②利普斯(1851—1914)的一些叙述及弗洛伊德和他的关系,在弗洛伊德《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的编者前言中见得到。即把无意识的概念包括到心理学的思想中去,虽然这种要求采取了一种如此不确定和模糊的形式,以至于在科学中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在精神分析和哲学之间的争论看起来只不过像是下定义的小事———是否“精神的”这个词应被用于某个或另一个现象的系列。然而,事实上这一步已经成为有最高重要性的了。当意识的心理学从来没有走出这断开了的、明显依赖于其他事物的系列时,主张精神自身是无意识的另一种观点,已使心理学可以像其他学科一样作为自然科学而取代它了。
       它所关注的现象还是未知的,就像其他科学,如物理学、化学所处理的现象是未知的那样;但是却能够建立起它们遵循的规律来,跟随它们在很长的时间跨度中都未断开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简言之,达到对描述的自然现象所处领域问题的所谓“理解”。不形成新的假说、创造新的概念,要想做到这一点是不行的;但是这些不能被蔑视为我们已经陷入窘境的证据,相反却值得被赞赏为丰富了科学。它们可以与其他自然科学中作为近似的理论框架相媲美,我们期待它们由于经验的增加和筛选而被调整、修正以及被更为精确地确定下来。
      因此,如果这新的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本能,神经能量,等等)与老的科学中的(力,质量,引力,等等)相比,在一个可观的长时期中一点也不更少些不确定性,那完全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每门科学都以通过精神器官的中介而获得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但是由于我们的科学恰恰是以精神器官为对象的,可比性在这里即告结束。我们通过同样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恰好要借助于精神事件系列出现的中断:我们填充在进行合理推断时被忽略的东西,把它解释成意识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好像是构造了补充无意识的精神过程的有意识事件的系列。我们的精神科学的相对确定性以这些推断的约束力为基础。任何人只要深入到我们的工作中,都会发现我们的技术可以经得起任何批判.在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称为精神性质的特别性攫取了我们的注意力。
       没有必要刻画我们称为意识的东西:它与哲学家的“意识”是同样的,也与日常看法一样。精神的其他的东西在我们看来都是“无意识”。我们很快就得对这无意识作一个重要的划分。一些过程很容易地变为有意识的;然后或许会停止其为有意识的,但是又可以毫无困难地又变为有意识的:正如人们说的,它们可以被重现或回忆起来。这提醒我们意识大体上是一个高度瞬时性的状态。有意识的过程被意识到,也只是一小会儿。如果我们的知觉不能够证实之,矛盾也只是表面上的;它可以被这个事实解释开来:导致知觉的刺激物也许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而在这期间对它的知觉可能被重复了。
       与对我们思维过程的有意识的知觉相结合,整个情况就清楚了:这些过程可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也可能转瞬即逝。每个以这样的方式表现、能够把无意识状态转换为有意识状态的东西,因此被适当地描述为“能够变成有意识的”或者“前意识的”。经验教导我们,几乎还没有过精神过程,无论它多么复杂,不能偶尔成为前意识的,尽管作为一般情况它都会进入到意识中。也有别的精神过程和精神材料并不这么容易变成为有意识的,而是必须以描述过的方式被推断出、认出以及翻译成意识的形式。对于这些材料我们正好保留无意识这一名称。这样我们就给了精神过程三种性质:它们或者是有意识的,或者是前意识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对具有这些性质的材料的三个类别的区分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久的。
         前意识无需我们的任何帮助就变成了有意识的,如同我们已经见过的;无意识经过我们的努力也可变成为有意识的,因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有一种经常克服强烈抵抗的感觉。当我们试图对别人做这一切时,不应忘记的是,用意识对他的知觉空白进行填充———我们正提供给他的一种构造———还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把所说的无意识材料变成对他是有意识的了。目前来说肯定正确的是,这种材料以两种记录提供给了他,①一次是在他被给予的意识重构中,此外还在其原始的无意识状态中。我们连续不断的努力常常最终使他意识到了无意识的东西,作为它的一个结果,这两种记录被弄得一致起来了。我们需要多少努力,通过它我们估计无意识材料变为有意识的时候抵抗有多大,依具体情形而差别很大。例如,分析治疗中作为我们努力结果而出现的东西也能够自动出现:常常是无意识的材料能够把自己变成前意识的材料,然后是有意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于精神病状态中。
        从此我们可以推断,某些内部抵抗的维持是保持正常性的必要条件。诸如此类的抵抗力的释放,随同无意识材料的向前递进,在睡梦中规则地发生,且因此而产生了梦的构成的必要前提。反过来,前意识材料可以暂时变得不可接近,被抵抗力阻断,就像有的事被忘记没有被记住一样;或者,一个前意识的思想甚至可以暂时被拖回到无意识状态,诸如玩笑的一个前提条件就似乎如此。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类似的从前意识材料或过程到无意识的状态的转回,在精神失常的起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谓精神的三个性质的理论,如在这个一般化和简化了的方式中描述出的,似乎像是无限混乱的一个根源而无助于澄清思想。但是不应该忘记,事实上它根本不是一个理论而只是对我们的观察事实的第一个综览,它只是尽量与这些事实保持一致而不是想要解释它们。它所揭示的复杂性也许会突出我们的研究必须要面对的特殊 ①“记录”(record)一词所译德文词“Fixierung”,与《梦的解析》第七章(B)中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1900a,标准版第五卷第519页)。弗洛伊德到处使用“Niederschrift”———在《无意识》(1915e,标准版第十四卷第174页),以及更早到1896年12月6日给弗利斯的一封信(弗洛伊德1950a,信52)中———它在那里被译作“记下”(registration)。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1939a)中,几次用“Fixierung”这个词来描述对传统的记录。·1 50·[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精神分析导论》选读困难。然而,也许会有人怀疑这一点:如果我们紧紧抓住精神性质与我们假设了的精神器官的领域或中介的关系———虽然这关系也远不是简单可见,我们将会对这个理论获得一个更切近的理解。某个东西转变成为有意识的过程,首要地联系着我们感觉器官从外界收到的知觉。从“地形”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发生于“自我” 最外层的现象。
        确实,我们也从内部接收意识的信息———感觉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比感受外界施加了更为强悍的影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除了传送只是知觉到的东西,感觉器官自己还传送感觉,如疼痛的感觉,这些感觉(相对于意识的知觉我们这样称呼它们)也从感觉神经末梢发出,因为我们把这些感觉当作是外皮层的延续或分支,我们仍然能够坚持上面作出的断言(这一段的开头)。惟一的区别只是,至于感觉器官末梢和感觉,身体本身将取代外部世界。在自我边缘的意识过程和所有在自我中的无意识的事情———这些是我们可能会描画出的最简单的事态了。而且这也可能是事实上盛行于动物界中的状态。但是对于人类有一个额外的复杂性,“自我”的内部过程经由它也可以获得意识性的性质。这就是语言功能的作用,它把“自我”中的材料牢牢地与视觉的、但更特别地与听觉的记忆残余相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