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医生:取舍之间要有好心态
(2014-05-19 23:22:18)
标签:
心理医生
要有
老太婆
了解自己
悟性
杂谈
|
|
取舍的好心态在于取舍之际,要跟随个人的理想,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自己的临界点。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事物之间也有平衡点,或称临界点。临界点之左之右都不是恰到好处,你能找到那个最佳的临界点吗?取舍之间就有这样的临界点。有时候取舍只在一念之间,悲喜也只在一念之间。大部分的人总是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这山望着那山高。
其实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是否一定适合你呢?你找到那个最适合你最能平衡你生活的临界点了吗?可爱的女人们,从现在开始,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身边的爱人是你今生最最完美的理想伴侣,目前已经选择的工作是你最最喜欢的工作吧。只有放下那山的风景,内心才能平衡,心灵才能宁静,心情才能舒畅,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关爱,感受到坦然与洒脱。取舍间的智慧,全在一个“悟”字。佛家常常说一个人有“悟性”,说的便是一个人懂得取舍的智慧,知道何为可取之物,知道何为必舍之事,取舍之间,如蜻蜓点水,却恰到好处。一念之间,却把世事想透,不多取一分,也不胡乱舍弃。聪慧如此,必然幸福满怀,于是就常听人们说某某人好福气,却忘了自己其实也可以有“福气”,只是曾几何时,没有掌握好取舍间的尺度与智慧,于是最终只能艳羡他人。如今尘世中的女人们,大多“终朝只恨聚无多”,做什么都想赢,做什么都不肯舍弃一分一毫。纵观社会,横看人生,既有饿死、穷死的,也有撑死、富死的,甚至有窝囊死的;有人因祸得福,有人因福得祸……不胜枚举。何时该取,何时该舍?
这个平衡点真是很难掌握,而天下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去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只要分析出利大于弊,即可作出取舍;而妄求只有利益,没有弊处,就永远选不对,心里永远不平衡。欲求太多的人,最不懂取舍间的玲珑智慧。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但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取舍间的好心态就在于此,发现平衡点,果断地抉择,然后在这个平衡点之上,把握平衡点,去轻松地感受取舍之后的快乐与美好。
拥有取舍之间好心态的女人,脸上总是充满阳光般暖暖的笑意,她们对生活没有抱怨,没有哀叹,她们举重若轻,不多奢求一分,也不委屈自己。当然,也总有一些女人,她们永不满足,将快乐建立在与人不断的搏斗争取之中,将目标不断地往远处推移。这种女人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其实,是苦是乐全在个人,每个人的渴求不同,每个人的快乐源泉也不同,了解自己,取舍亦符合自己的内心满足,这便能快乐,也便拥有了取舍间的好心态。正如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虚荣浮华之境,也无伤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对股票或钻石并没多大兴趣;满足于田园生活的清雅之人,从不羡慕任何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爱好即方向,兴趣即资本,性情即命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一个好心态。睁开眼睛,仔细地去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聪明的女人,都有一个好心态,慧质兰心,只轻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爱喝的那口茶。作为女人,什么样的人生最成功?
没有定论,全看个人。非要一味概之,就落入愚蠢的窠臼。完全照搬那些看似风光的女人的经验与路径,最终只会“舍”错人“舍”错事,最后取得的人生,貌似自己曾经所羡慕和企求的,却无论怎样也快乐不起来,只有满怀的懊恼,甚至可笑。如果一定要给成功女人的人生下一个定义,给一个框架,那便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内心充盈,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而无论外界的眼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