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4-04-07 00:50:44)
标签:
浅谈
世界各国
任何
儿童教育
成分
杂谈
|
|
中文使用中有“全纳”和“融合”两种用法,有的学者认为二者没有区别,仅仅是使用习惯笔者认为全纳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表述,有着明显的理想成分,所对应的是歧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上的接纳与尊重而融合更多的是指全纳的实践形式,所对应的是排斥,不在一起,显示了一种参与程度,本论文侧重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实践探索,因而用了融合教育的表述。从全球范围来看,融合教育仍然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不同的国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其定义、目标、途径、及结果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部分融合与完全融合的争论[5],尽管完全融合与部分融合教育的支持者们观点不尽相同,他们都承认融合教育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融合,即特殊儿童身体上被普通教室接受,融合更意味着教育观念、社会文化的根本变化。融合强调如何支持每个儿童特别的禀赋和需要,努力使社区内的每个学生都感到被欢迎、安全、及成功。因此,融合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残疾儿童在正常的环境(即普通学校)接受平等的、适当的教育其二是残疾人对社区生活的平等、全面地参与,即社区融合。融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者理想不仅彻底改变了特殊教育与康复服务发展模式,而且赋予普通教育与社区融合以崭新的内容,对世界各国残疾人教育与康复发展的方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随班就读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旨在为我国大量还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形式教育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上学读书的机会。
它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发展特殊教育的一种实用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9]。当然,我国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不仅没有违背融合教育思想,相反丰富了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为其他情况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目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安置方式主要有五种类型:康复教育机构幼儿园特校普校特殊班普校随班就读。因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特质,目前学界认为只要儿童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学习就可以视为融合教育,因而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普校随班就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