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滑的冰面走向粗糙的地面
(2014-03-01 00:45:59)
标签:
两次流程还是网络理论学习杂谈 |
顾泠沅:在青浦实验阶段,为了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我走遍了每一所学校,听课达几千节。在此基础上,由一线教师与研究人员结成一体,在积累大量零星的原型经验的同时,通过符合一定程序的行动和思辨,提炼出有效的经验系统。这就是第一阶段———经验筛选。
顾泠沅:“做教育其实就是讲故事”/4 3第二阶段,我在上海普陀区通过听课100节进行课堂观察技术的研究,通过录像带比较,归纳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形成系统分析与归类。我发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面对“两个落差”,即从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教材编制和教学设计、从教材编制和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落差。经过这两个落差的“筛滤”,课改的先进理念进入课堂后往往就所剩无几了。以教师培训的形式解决“两个落差”问题,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同事互助指导,即同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做法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互相的切磋与教学研究。但顾泠沅认为,它只利用了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纵向引领,而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就会囿于同水平反复。二是案例研究。这种做法在医生、律师、工商管理等行业中收效甚大。
44/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行动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又由三个要素组成:课例,它是行动的载体;合作平台,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主要有课例讨论、情境设计、行为反省;运作过程,整个流程包含了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其间有两轮反思与调整。这样经过流程的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实践的行为要有理性的介入,没有理性就没有理想。因此,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教师培训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在9个区进行推广。通过培训与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使各个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拥有一批研究人员,并与高校、市教科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形成了一个网络。同时,简化了运作过程,变“三个阶段,两次反思”为“一个课例,三次讨论”。
后一篇:答案在孩子们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