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2013-11-11 23:37:57)
标签:

景况

特点

个体性

物质利益

人生

杂谈

(1)较强的自我意识。即顾虑他人褒贬的倾向减弱,尊重自我感受与坚持自我看法的意识渐强,表现在自主性、独立性和支配性的需要增强。相当多的大学生对权威和命运表示疑虑甚至提出挑战,对习俗和传统的遵从则表现出一定意义的困惑与反叛。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以及同情心等也相应地有所减弱,而且过于关注物质利益的意识倾向也较为明显。
(2)新型的人际关系。即由过去只注重适应已有人情状况转向建立适宜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努力,重视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的程度减弱;强调平等,注重个性的观念增强。在人际交往和人与人的关系上逐渐靠向“利益共同体”,功利化与表面化的趋势上升;片面理解竞争,团结协作意识下降;个别大学生甚至把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地归结成利益争斗或相互利用的关系,缺乏营造真诚互助气氛的积极心态。
(3)多样化的行为取向。即较少出现前几年的“逐浪赶潮”的景象,大学生行为选择逐渐趋于多样化,对异己的言行和不同的价值观念表现出相当的宽容、理解。情绪化的共同热点问题减少,集体意识逐渐淡漠,有关个人利益与未来发展的个体性行为增多,而且行为选择的独立性与个体责任感增强即有较强烈的个人效能感。但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习气和错误思潮的影响,在行为方式上存在一些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过分讲求实际和实用,使行为走向庸俗与物欲化。
(4)外露的情感表达。即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以一定的方式宣泄不满或不良情绪,即谨慎、退缩气质减弱,活泼、坦率推崇自然的气质渐强。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异性交往坦然,感情表露“赤裸”,对情感挫折的承载力也有所增强。部分大学生在情绪表达方面过于注重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缺乏一定的严肃思考与理性选择上的追求,有时甚至带有唯情绪的倾向,不太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5)矛盾的价值观念。即在社会氛围和外来文化的辐射与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逐步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由单纯奉献向物质与精神共需转变,由注重集体向个体现实与社会整体转变,由重义轻利向规范与利益进取相结合转变等。作为人格的重要构成要素,价值观的这种变化或冲突,既反映了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复杂性,也表明了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总体看,当前大学生人格现状中既有积极的进步因素,也有消极的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方面。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一是我们培养目标高而不实,“全面”发展往往被狭窄的专业教育“片面”地淡化或取代;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层次比较低,缺少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人文意识的熏陶;三是个性化教育受到忽视,甚至把个性化与个人主义等同起来,把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不恰当地对立起来。因此,在教育的导向上,要注意把层次、目标和个性三者结合与统一起来。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较注重人的道德规范而缺乏基础人格的培养;倡导积极人生追求但有失之表面化的倾向,极易造成知行分离或对立而形成虚伪或虚假人格。
       大学生是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反叛意识,但在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评价方式和惯性作用下,大学生极易在道德认知、人生取向以及社会感受等方面出现彷徨、苦闷和矛盾冲突,使大学生人格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进步与落后共生的复杂景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