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性的需求体验。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地存活下去,都或多或少地仰仗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在寻求他人支持与帮助的同时,人际交往也便随之产生。可见,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仅制约着人的各种需要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制约着这些需要的内容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因此,作为大学生个体需要的实现,离不开群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更离不开社会的规范制约。社会规范有有形的,如规则、规定等,也有无形的,如共同的观念、道德、伦理等。任何交往行为都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否则将违背群体共同的心理原则,影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受到非议、责难等。因此,在社会规范制约范围内对规则的认同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首要体验。
(2)亲和性的需求体验。作为一个人,无论你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你都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们打着交道,而别人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对大学生而言,亲和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几率,加速他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交往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
(3)成就感的需求体验。任何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希望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这种心态就是成就感。它是人们要求进步,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努力拼搏,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需要而且也可以十章获得这种成就感。成就感是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对于 人际交往实践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激发着大学生不断创造大学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交环境。因为交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交人们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产生激励或阻滞的作用。优良的环境往的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将内心蕴藏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使他发心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相反,不好的环境则抑制人的情绪,影响人理倾的积极性,遏制才能的发挥。向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在与人交往时,能满足这种需求体验。但是,一般来说,那些能力、品质、特长较突出的大学生往往可以更多地体验到交往需求的满足。这样的大学生有的是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快乐和乐趣;有的品格高尚、善解人意,与人交往中会使人产生敬重、钦佩和亲切的感觉;还有的大学生能力突出、学有所长,与这样的人交往,双方都会学到新知识,充实自我,从而更多地体验到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