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情绪的易冲动性

(2013-08-28 22:09:21)
标签:

效果

于幼

时候

过激行为

要做

杂谈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当孩子哭闹而成人劝说无效时,可以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亲切的口吻对他说话并抚摸他的头部、脸颊,使他的兴奋性逐渐减弱。又如,教师宣布要做游戏,幼儿会立刻欢呼起来,教师这时提出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幼儿往往听不进去。因此,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把握幼儿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活动的要求。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儿会用过激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例如,幼儿看到故事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
        随着大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起初,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被动的,是根据成人的要求和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发展。成人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幼儿逐渐形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正确理解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有助于成人做好教育工作。例如,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幼儿把大半个苹果扔在桌子上跑了。她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急着去玩,才把苹果扔下的。她理解孩子由于情绪冲动性而产生的这种行为,和这个孩子谈话时,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引导他找出既能玩又不浪费苹果的方法,这样的教育容易取得良好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