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小玲在写学期小结时这样写道:这学期我们班王伟同因为多次和校外社会青年一起打架滋事而被学校开除了。王伟本是个很好的同学,班上许多同学都为他的事感到难过和惋惜。王伟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与他成天和社会青年在一起“混”,交友不慎是分不开的。现在社会很复杂,报纸上也经常刊登由于结交了不好的人而误入歧途的事。但我们又十分需要朋友,我也经常在网上结交朋友,还交了笔友,但我有时也担心自己会一不小心结交了不好的人而上当受骗。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既交到知心朋友又不被坏人暗算而影响自己的前途呢?许多同学都像小玲一样有着强烈的结交朋友的愿望。这是由于大家以往的人际范围较小,交往的人的身份、角色较为单一,一般只是自己的同学、老师等。因此许多同学想和社会上更广泛、更复杂的人交往以扩大自己的阅历。这种愿望是很正常的,因为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一日无交往活动。交往对社会有整合作用,使人类各分散的个体得以联合起来,聚集成一个整体。交往又对社会成员起调节作用,使人类的行为得到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个体间的和谐配合,实现共同的社会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交往的范围和层次日益扩大和提高。当今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及其普及应用,世界性卫生通讯网络的发达,都使得每个人接受他人的信息大量化和便捷化,导致地球上人们的距离在日益缩短,偌大的地球被人们比喻为“地球村”,这也意味着人类交往活动的量与质的巨大发展。同时,交往也是个人正常心理得以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个体坠地之初只是个懵懂的小动物,既不具备起码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也谈不上什么情感生活。他们既不具备从事实
M践生活的 能力,又没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而正是他们与成人的接触与交往,促进了他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家对发现的“狼孩”的研究,充分地证明了社会交往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狼孩尽管具有人的大脑,但缺乏了社会交往的环境,终究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但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的方法与技巧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人的本质及其交往动机地认识、辨别能力还不够高,对各种不良诱惑的自觉抵制能力还不够强,常常由于交友不慎而糊里糊涂地做了错事并越陷越深,就像王伟一样。因此,一些同学也会出现像小玲那样既想交往又怕交往的心理矛盾。其实,对各种人的认识与辨别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是在不断地社会生活与交往中进行的,因此因为有坏人就不交往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交往,必须在交往中擦亮自己的慧眼,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与交往能力,主动抵制不良的交往。同学之间是要交往的,但与什么样的同学交往,怎样交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化,使自己学会许多社会生活能力,并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使自己更好地生活,甚至还可以帮助自己发挥潜能、事业成功。而不良的交往关系,往往会使同学受到不良的影响,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损害,扼杀个人潜能的发挥,使自己的事业遭受挫折或失败,甚至使自己走入歧途。因此,同学间的交往,既需要又重要,关键是交友要慎、交友要诚。那么,如何慧眼识别对方是否值得交往呢?
加载中,请稍候......